香港特殊教育的發展與挑戰:校長聯會的貢獻與國家教育強國戰略的交匯
近年來,隨着社會對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的資源投入不斷增加,香港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體系也在逐步完善。特殊教育不僅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社會包容與平等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香港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聯會(下稱「聯會」)的成立便是要推動專業發展、政策倡導、資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努力,為特殊教育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持。與此同時,全國兩會提出的「教育強國」戰略,為香港特殊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與機遇。
詳細內容聚焦教育資源 培育創科人才
財政司司長於2025年2月26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面對現時政府庫房緊絀,財赤風險頗大的情況下,學界如何配合,以減輕有關的負擔。固然,在任何地區內,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範疇,過分收緊教育支出,百害而無一利,不利培育未來的社會棟樑,調整基礎教育開支時必須保持克制,謹慎地考慮刪減開支會否影響到學生學習呢?
詳細內容財政預算案對學校圖書館主任的啟發
在2025至2026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如同過往地繼續重視並投入大量資源於優質教育發展。儘管面對當前的公共財政挑戰,政府堅持支持高等院校的研究工作,更設立了「香港未來人才獎學金計劃」以培養優秀人才。此外,政府將繼續加強對於學與教的支持,特別是在推廣國民、國安及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在語言學習環境上,政府將透過語文基金設立推廣英語及普通話的一筆過津貼。延續近年的推廣方向,政府亦繼續強化對STEAM教育及數字教育的支持。同時,政府十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亦會大力支援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顯然,政府對於教育的資源投入方向十分明確,對學校圖書館主任而言,無疑是重要的啟示。
詳細內容非遺工作坊探索社區
南元朗官立小學最近舉辦一場有趣的社區考察,帶領40位同學,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探索荃灣社區。當中同學們更向酒店大廚學習廚藝,製作傳統香港點心「蝦肉燒賣」,一次特別的學習經歷。
詳細內容藝術家「闖」進校園 與教師一同迸發創意新思維
21世紀瞬息萬變,學校該如何以學生為中心來引領學校和老師的發展?是培育學生具備靈活的思維和迅速的應變能力?還是關注學生的基礎學習需求和學業成就?這些問題促使誇啦啦藝術集匯積極發展藝術融入教育,在學校推動創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全面的發展。「誇啦啦賽馬會創『見』願景計劃」現正招募第二屆創意學習學校,將創意思維融入常規課程設計與教學,正好為有意系統化培育學生共通能力的學校提供一個全新的教育角度。
詳細內容優秀教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為凝聚專業力量,鼓勵追求卓越的精神,教聯會自2005年起便舉辦「優秀教師選舉」,今年踏入20周年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多年來,教聯會一直密切關注香港教育的發展,不斷透過調查研究和政策倡議,為香港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優秀教師選舉」時至今日已累計超過700位得獎老師,獎項在教育界具有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力,為整個教育界帶來新的啟發和思維,注入活力和正能量,在教育事業作出更多貢獻,推動香港的優質教育不斷創新向前。今次邀請2015優秀教師選舉教育管理組得獎者——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黃建豪副校長,分享優秀教師選舉的角色與新一代教師的能力素質。
詳細內容培養身份認同 植根愛國情懷
「國民身份認同」是教育局近年所強調的十二種首要價值觀和態度之一。軒尼詩道官立小學梁健明老師以「我是誰.身份認同的反思」為主題,訂立了三大明確目標:一、配合學校發展計劃推行國情教育活動;二、統整校內各科組有關國情教育的活動,互相協調及配合;三、透過舉辦及參與各校內、校外活動,令國情教育的推廣更加全面。在清晰的目標之下,梁老師以「四部曲」推行此計劃,讓同學從四個方面更了解國家,對國家產生歸屬感。她期望當同學面對「我是誰」的問題時,他們能夠回答「我是中國人」。該教學計劃受到學界的認同及讚揚,獲頒2024年優秀教師選舉國情教育組獎項。
詳細內容探討城市發展與生態平衡 知識轉化為態度 點到面及至世界
環境保護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嘉諾撒小學六年級常識科的「環境與我」單元,以「生物相互的關係」為主題,引導學生反思環境保護及生態平衡。該主題的內容源於可持續發展目標及國家安全,並探討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教學團隊指出,隨着資訊科技的發展,環境保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科技進步的同時,應該達到生態平衡,保護國土和愛惜地球,這需要從個人做起,推己及人,最終擴展到全球層面。該計劃受到廣泛肯定,負責此項目的陳詠儀主任和陳計光老師亦獲頒2024年優秀教師選舉教學組獎項。
詳細內容轉換校服帶來契機 慕光學子迎來新形象
校服代表着的是學校的理念,是學生的信念,也是一間學校對外交流時,展示在大眾面前的第一印象。早前,慕光英文書院對其校服設計進行了全新的改版,以嶄新的形象向社會展示學校的教育理念。張永豐校長與學生亦師亦友,平日經常關心學生的需要,正逢學校即將開辦國際課程,讓張校長萌生了轉換新校服的想法,向校董會提出相關建議,並獲得了通過,他直言:「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詳細內容禮儀教育:中華文化的根基
「不學禮,無以立。」這句出自《論語.季氏》的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禮」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性。禮,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規範,更是內在修養的體現。它反映了個人的仁德與謙遜,並且是我們這片土地上千百年文化傳承的重要價值觀。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禮」的文化一直貫穿其中,我們的祖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這不僅是對我們文化的認同,更是對我們自身修養、行為的重視和期待。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