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應用 開創教育新格局
在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ChatGPT、DeepSeek等人工智能模型相繼面世,教育領域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學校教育不再僅僅依賴傳統的教學模式,AI的應用使得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需求和興趣進行學習。同時,家長的角色也在這一變革中愈加重要,因為他們需要了解AI如何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透過智能平台,家長能夠實時跟蹤孩子的學習進度,獲得針對性的建議,並積極參與到教育過程中。這種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互動,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也為教育創造了一個更加協同的環境。
詳細內容時光倒流五十年:1971-1980校友重聚日
2024年12月7日,神召會康樂中學的校友重聚日(1971-1980)終於來臨,是特別為1971年至1980年曾在神召會康樂英文中學讀書的校友而設。我心中充滿期待,作為這次活動的籌辦者,回首整整一年的努力,終於見到了成果。
詳細內容教育改革新征程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強大的國家必須依賴良好的教育體系。20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奮鬥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和人才引領驅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因此國家近年積極通過教育的全面發展和革新,從科技、德育、體育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實現國家的繁榮與強盛。
詳細內容體育科納入校內評估 推動同學培養運動習慣
隨着互聯網技術和電子產品普及,學生經常接觸電子器材進行學習及娛樂,間接地阻礙了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只側重於靜態的生活,久而久之自己會對健康和身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如不從根本解決學童運動參與度不足、體適能下降及缺乏運動動機等問題,不單是學校需面對的挑戰,他日也有可能為政府帶來沉重的醫療負擔。因此,學校和社會應共同努力,創造一個鼓勵運動的環境,以提升學生的運動參與度。
詳細內容體育課程如何為孩子 「未來」作準備
隨着人工智能(AI)和自動化技術的迅速發展,未來世界的面貌正靜悄悄地改變。人類將面對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挑戰,而身心健康將成為應對這些挑戰的關鍵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體育課程的角色不單單局限於鍛煉學生的體能,而是需要為他們的未來生活作全面準備。希望透過文章探討如何透過體育課程,幫助孩子在未來的人工智能世界中保持健康、適應變化,發揮潛能。
詳細內容課程發展新路向:「人文科」、「科學科」、「體育科」
2025年對作為小學教師的各位同工,將會是一個具挑戰又忙碌的一年。教育界正面對適齡入讀小一的兒童人口下降、青少年身心靈健康問題帶來的挑戰;同時,學校教育亦正積極與大灣區以至世界各地接軌,小學常識科將會分拆為「人文科」及「科學科」等,這些改變都帶來挑戰,亦帶來不少的機遇。
詳細內容建立優質社區伙伴 推展全校服務學習
在與其他亞洲城市的比較中,香港青少年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形象相對較低。根據香港青年協會的一項針對年齡介乎15至39歲受訪青年的最新調查,只有約80%的受訪香港青年認為自己是有用的人。至於認為自己人生觀是消極的香港青年有25.6%。香港學校宜積極考慮與社區伙伴共同攜手,開拓校外服務學習機會,配合校內的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生的自身建設,包括提升社交能力、責任感及承擔精神,增強同理心和學懂感恩,並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發揮正向能量。
詳細內容圓融推展價值教育 生活塑成品德價值
價值觀教育需要有為的意識,圓融的推展。任何活動都有意義,但意義的掌握應在活動之先,而且意義當存在於有機的德育框架之內。德育可以「知、情、意、行」四個 元素來解構,以便我們清晰地進入有為的意識,但當德育推展起來時,便要圓融的體現於生活之中,不必分割。
詳細內容有機結合價值教育 確保最大學習效益
價值觀影響學生個人理解、辨析及釐清接收的資訊,也影響個人作出理性和負責任的行為和決定,因此非常重要。現時價值觀教育包括公民教育、國民教育、生命教育等多個元素,內容廣泛。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社會經驗有限,也受制於有限的課時,因此學校必須把各項價值觀元素有機結合,方能避免顧此失彼,確保學生得到最大的學習效益,因此校本價值觀教育規劃便應運而生。
詳細內容德育政策多管齊下 多維度培養良好品格
在當前的教育發展中,價值觀教育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5年提出的「未來的教育與技能2030」研究計劃及其「學習指南針 2030」框架,學校應強調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以培育新一代面對未來各項挑戰的能力。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