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教育傳媒到校
2020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啟基學校(港島) - 2020年12月

推展普及教育 培養持續學習習慣 三元合作建構內在

位於東區的啟基學校(港島)多年來著眼於學生的內在深化,在汲取知識的同時,給予學生不同的學習經歷,從中建構身心良好發展。鄭惠琪校長帶領專業教學團隊,以「心的藝術,愛的實踐」出發,學生透過校本課程,及在學校、家長及學生三方接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持續學習的心態。 「教育應當是『由心而發,愛的實踐』,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體驗,培養正確兼持續的學習態度。」──啟基學校(港島) 鄭惠琪校長 由心而...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0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伯特利中學 - 2020年12月

啟發學生潛能之路 始於足下

伯特利中學一半是本地學生,一半則為非華語學生。當陳家輝校長在一年多前到校任職,不少人認為是艱辛的挑戰,但陳校長卻從容不迫︰「伯特利校風素來純樸,學生皆十分『受教』,學校的責任就是啟發學生的潛能,協助他們發光發亮。」伯特利中學正籌備一系列計劃,期望學生能「走出課室 闖出校園」,邁向多元潛能發展之路。 奮發互勵 百折不撓 伯特利中學提供以聖經為基礎的全人教育,培養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樂七育的...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0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聖若瑟英文中學 - 2020年12月

力行仁愛 讓學校成學生的家

由孫保祿修士於1958年創立的聖若瑟英文中學,是一所著重英語培育的男校。本著基督仁愛精神辦學,提供靈、德、智、體、群、美並重的全人教育,現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轄。潘永强校長身體力行,令學校變為學生的家,讓學生建立品德,並提升自我能力。 「我是學生們的爸爸,一個都不能少,所以我有很多兒子。」──聖若瑟英文中學 潘永强校長 師生共度疫境 實踐愛德 聖若瑟英文中學的校訓是「臻於至善,力行仁愛」。孫保祿修士...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0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石圍角小學 - 2020年12月

品學並重 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石圍角小學(下稱「石小」)教學團隊的投入,深深打動了家長。麥綺華校長帶領著熱心教學的團隊,並配合有系統及具遠見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學習成績穩步上揚,升中派位結果越見理想,去年自行分配學位及獲派第一志願的比率超過92%,派位成績驕人。 明道立德 全人教育 石小秉承母會「以道為宗,以德為化,以修為教,以仁為育」的辦學宗旨,推行「道化教育」,以「明道立德」為校訓,透過品德和學業兼備的...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0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東華三院高德根紀念幼稚園 - 2020年12月

專業教師團隊 培育明日社會棟樑

東華三院高德根紀念幼稚園在新界屯門友愛邨創校,至今已歷40年,建立了一支既有寶貴經驗,又有創新意念的教師專業團隊,在楊建月校長帶領下,致力培養小朋友德育、語文的潛能發展,為社會培育未來棟樑。 「今日孩子,明日社會。」楊建月校長 德育發展 培養正確價值觀 楊校長指出,要從小培養小朋友的德育,讓他們有正確價值觀。學校透過不同計劃,按學生的年級歲數,帶領他們發展德育。K1設有「愛心小天使」,從不同活動中...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0年1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聖公會聖匠中學 - 2020年11月

有教無類 協助學生自我提升

「孩子有無限可能,總會開竅,在不同的範疇也可發掘亮點。」聖公會聖匠中學 吳嘉鳳校長 聖匠中學成立至今已歷55周年。「聖匠」標誌著學校培養學生效法基督精神,重視學識與技能,學習勤勞,忠誠服務。雖然昔日工業技術的課程已改變,但聖匠中學仍一貫照顧基層的學生,回應社會的需要,培訓人才,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機會。學校相信每個學生均有其價值及恩賜,只要能提供機會讓他們發揮潛能,欣賞及接納他們,他們必定喜愛學習...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0年1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 2020年11月

打造濃厚語境 培養兩文三語人才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致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培養精通兩文三語的人才。蘇家樑校長的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的學習利益為最大考慮,並因應學生的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此外,學校亦因應學科的特性,靈活安排教學語言,在制訂各項政策安排的同時,致力提供機會,讓學生在聽、寫、讀、講四個範疇上有所學習,並提供優良的語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和運用兩文三語。 因材施教 加強語文訓練 為加強英語學習及照顧學習差異,因應中一...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0年1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救世軍卜維廉中學 - 2020年11月

學體並重 造就全人發展

救世軍卜維廉中學(下稱「卜維廉」)的特色處處︰elearning centre、有飛索滑翔、歷奇花園、至Fit Teen地,更有校本職業英語課程和家訪,感覺與別不同。洪楚英校長指出,學校所做的一切,皆為了讓學生在學業和身體發展上,可以同步發展,身心健康,才能邁向成功的人生路。 學校早於兩年前已開辦校本職業英語課程,今年更將其併入應用學習課程中。職業英語課程有助學生升學的成功例子不少,就如剛過去一屆...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0年1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港青基信書院 - 2020年11月

國際化環境 與世界接軌

港青基信書院(下稱「基信」)有70%的學生來自40多個國家,教師亦佔50%為外籍老師,營造了一個完全國際化的校園環境。陳狄安校長坦言,由於學校位處東涌,接觸較多外籍人士,形成了先天的優勢,學生日常溝通以英語為主,然而課程上又不會忽略中文一環,完全集本地與國際學校的優點於一身。 DSE和GCE並行 選擇眾多 基信作為直資學校,從課程上已顯示出來,除了本地的DSE課程外,學生亦可選讀英國GCE課程。陳...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0年1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佛教大雄中學 - 2020年11月

融入佛教理念 打造關愛校園 培育學生學習興趣

佛教大雄中學招康明校長十分重視師生關係,深信即使學校設備再好,亦需要老師的關愛,學生才能茁壯成長。無論是電子白板優化課室,抑或英語課程的更新,甚至是籌劃金禧校慶音樂劇以賀創校50周年,均可看出學校為學生精心提供多元發展平台,讓學生盡顯所長。 推廣科研 拓展知識與視野 STEM現為大勢所趨,但學校早在三年前已成立STEM小組及開設「創科天地」,以無人機、機械人及3D打印的活動為基礎,積極營造學習氛圍...

教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