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

搜尋"中華"共 118 個相關結果

傳統國術糅合創新科技 促進中華文化發展傳承

傳統國術糅合創新科技 促進中華文化發展傳承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太極是一種中國傳統武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不但蘊涵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價值,更有助於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為了向社會普及更多太極資訊,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副教授洪強博士帶領團隊開展「進階太極新體驗:太極招式新字體與 AR 技術的融合」的研究項目,透過結合原創太極中文字和遊戲化訓練,以擴增實境 (AR) 和 3D 動畫的形式,協助學員沉浸式練習太極。項目更因此榮獲「2022 年加拿大發明及創新大賽」金獎及兩項特別獎、「2022 年台灣國際創新與發明大賽」金獎。

詳細內容
動動手快樂學習 陶泥手作融入教學 多元學習中華千古文化瑰寶

動動手快樂學習 陶泥手作融入教學 多元學習中華千古文化瑰寶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中華文化底蘊豐厚,包羅萬象,為現今文化的泉源,故此教育局多年來一直推動中華文化教育,希望新生代能深入走進中華文化的當世價值,通過課堂上的多角度思考和分析,了解中國文化優秀所在,同時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於日後回饋社會。啟思幼稚園幼兒園向來以「尊重孩子,培養愛心,激發潛能,啟發思維」為宗旨,學校亦同樣關注文化教育,邱美儀主任和陸麗儀老師秉承園訓,配合優質的課程和教材,並加入動手學元素,用心教導幼兒認識中華文化,啟導同學自學反思,躬身求知,最後更憑藉其創新教學理念,成為本年度優秀教師選舉創新教學組的得獎組別。

詳細內容
專訪新校長:程志祥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 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

專訪新校長:程志祥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 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疫情為教育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網上教學勢在必行,學校亦有迫切需要推行全面教育數碼化。作為連續三年出席資訊科技教育論壇的香港代表,同時亦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下稱青小)新任校長,程志祥校長在上任短短半年間,迅速凝聚教學團隊,與師生打成一片,並應用嶄新科技為學校未來發展綢繆。今期「新校長對談」邀請程校長為我們現身說法,分享他的寶貴經驗以及對數碼教育的看法。

詳細內容
通過中華文化活動 從知、情、行推動價值觀教育

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
通過中華文化活動 從知、情、行推動價值觀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局公布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以中華文化作為貫穿不同價值觀教育範疇的主幹,課程文件內提到:「中華文化是華夏民族的智慧結晶,是學生品德陶造的瑰寶。」各校可根據辦學團體的宗旨及理念、學校特色及學生特性等,透過課程及全方位活動規劃,在學生不同的成長及發展階段設定價值觀教育的學習目標,從「認知」、「情感」和「實踐」層面,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道德和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理解,透過跨科組協作計劃及策略,鞏固學生十種首要價值觀及態度,培育學生擁有高尚品德的中華文化情操為目標。

詳細內容
承傳中華傳統文化 教大成立國學中心

承傳中華傳統文化 教大成立國學中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國學乃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專門學術,弘揚五經六藝之學。香港教育大學獲鮑俊萍女士捐款港幣1240萬元,成立「香港教育大學國學中心」,在香港及大灣區開展中華傳統文化課程及教研項目,推動國學發展,國學中心的工作重點,包括舉辦大成國學講座系列、進行大型學術研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學核心課程師資養成計畫」等。

詳細內容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幼小中一站式教育 完整落實全人教育理念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幼小中一站式教育 完整落實全人教育理念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教育資訊

一站式教育的學校優勢眾多,當中辦學團體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以及貫徹其教育宗旨,讓學生在成長期間擁有着滿滿的安全感,不會因升學而需重新適應不同校園文化。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天水圍設立幼稚園、小學及至中學的一站式教育服務,校舍不僅都在同區,更屬「街坊」距離——步行約五分鐘便到達,為學童建立既安穩又一致的成長搖籃。

詳細內容
計劃北部都會區 應考慮教育定位 ——專訪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席伍德基

計劃北部都會區 應考慮教育定位 ——專訪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席伍德基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伍德基主席認為是次《施政報告》中,北部都會區成為全城焦點。政府回應北部創新科技需要,深港兩地互聯互通,定下創新科技的定位,落實大灣區理念。他說︰「北部都會區跟內地融合為一體,指日可待。政府可以再進一步考慮教育定位問題。」

詳細內容
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 大灣區師資培訓課程第一期 分享教學經驗 推動學界專業交流

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 大灣區師資培訓課程第一期 分享教學經驗 推動學界專業交流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香港教育雜誌 教案分享 教育傳媒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於今年 5 月底至 6 月初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項目——大灣區師資培訓課程第一期,提高校長和教師對中華傳統文化和內涵的深度認識,從而提高中華禮儀教育的教學成效。透過講座、培訓以及實踐,讓不同地區的老師彼此交流與分享中華禮儀教學經驗,促進教師在禮儀教育「學」與「教」領域上的專業發展,並進一步推動學界的專業交流。

詳細內容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馮燊均國學基金會合辦 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 幼兒繪本《禮樂好孩子》發佈會圓滿結束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馮燊均國學基金會合辦 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 幼兒繪本《禮樂好孩子》發佈會圓滿結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於2019年聯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中華禮儀教育」項目,透過在中、小學及幼稚園積極推動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讓學生從小在適切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誠敬謙和,建立良好品行及價值觀。過去兩年,項目得到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穩步發展。為配合及後將向全港幼稚園贈送推廣的幼兒繪本《禮樂好孩子》,特別於5月10日假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5號演講廳,舉辦中華傳統文化禮樂幼兒繪本《禮樂好孩子》發佈會,向來賓講解繪本教材套之應用與教學策略。

詳細內容
中大國學中心向全港幼稚園派送《禮樂好孩子》繪本 推廣中華禮儀教育

中大國學中心向全港幼稚園派送《禮樂好孩子》繪本 推廣中華禮儀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中華禮儀教育」項目──中華傳統文化禮樂幼兒繪本《禮樂好孩子》發佈會於2021年5月10日,假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5號演講廳舉行,活動以現場及國學中心Facebook專頁直播的方式進行,獲得香港教育局、嗇色園、香港道教聯合會、蓬瀛仙館、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幼稚園專業教育交流協會、荃灣及葵青區幼稚園校長會等機構團體,以及香港多所幼稚園的校監、校長和老師的熱心支持和參與。

詳細內容
中華禮儀教育  粵港澳大灣區 疫情無阻活動發展 共建大灣區網絡平台

中華禮儀教育 粵港澳大灣區 疫情無阻活動發展 共建大灣區網絡平台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孩子容易受到社會文化的薰染和影響,推動中華禮儀教育,讓孩子從小學習誠敬謙和,由外而內,內化於心,從而培養良好品行,其意義與影響極其深遠。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中華禮儀教育」活動,讓學界在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範疇上,得到理論與實踐並行的支援,在社會上形成清流,造福下一代。

詳細內容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 推廣禮樂文明 建立優良禮儀價值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 推廣禮樂文明 建立優良禮儀價值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自2019年起,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活動,為學界提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支援。活動口碑載道、反應熱烈,中文大學國學中心鄧立光博士分享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推廣「禮樂文明教育」。

詳細內容
漢字的智慧:探討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漢字的智慧:探討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甲」是個象形字,甲骨文中「甲」像古代武士身上穿的甲片之間的「十」字線縫,所以這個字本義是古代戰士穿的鎧甲,這又可以引申為披甲的戰士。

詳細內容
漢字的智慧:探討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漢字的智慧:探討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在中國傳統社會,「士、農、工、商」,其中以士的地位最高,孔子解釋「士」為推十合一為士,意思是通曉萬物的原理。所謂「一事不知,儒者之恥」,以才智用者謂之士。

詳細內容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工作坊」順利完成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工作坊」順利完成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一連兩天,2019年7月9日及7月12日舉行「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中華禮儀教育工作坊」圓滿舉行。兩天的主講嘉賓來自清華大學團隊,香港的先導學校積極參與,分享交流。

詳細內容
中華禮儀教育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中華禮儀教育啟動典禮暨專題講座」圓滿舉行

中華禮儀教育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中華禮儀教育啟動典禮暨專題講座」圓滿舉行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孩子容易受社會文化薰染,推動中華禮儀教育,讓孩子從小培養良好品行,影響深遠。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中華禮儀教育」,為香港中學、小學、幼稚園和特殊學校提供中華禮儀教育教材,傳揚中國傳統品德教育。

詳細內容
中華禮儀教育先導學校會議 專家顧問與校長老師 交流教學心得

中華禮儀教育先導學校會議 專家顧問與校長老師 交流教學心得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孩子容易受到社會文化的薰染和影響,推動中華禮儀教育,讓孩子從小學習誠敬謙和,由外而內,內化於心,從而培養良好品行,其意義與影響極其深遠。

詳細內容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多元愉快學習活動 全面提升英語水平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多元愉快學習活動 全面提升英語水平

教育傳媒 升小攻略 到校直擊 教育傳媒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位於香港東區,設有2個英語室,並聘用4位外籍英語老師。課堂教學主要以小組教學為主,由3位老師照顧25位學生,師生比例非常高,能觀察和了解學生的能力,照顧學生學習需要。

詳細內容


搜尋更多 "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