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非撞式欖球建資源庫 冀與同工專業交流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素來是城中觸目的體壇盛事,派對嘉年華狂歡的氣氛,引起大眾關注欖球這項運動。部分學校亦開始有意向學生推展欖球,期望將之普及化。傳統欖球(Tackle Rugby)需要以猛烈的衝撞、擒抱等方式攔截對方持球員,然而如此短兵相接,未必人人喜歡。因此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於 2017 年啟動了「滙豐欖球體驗」計劃(HSBC Try Rugby Programme),在滙豐銀行支持下聯同香港欖球總會推廣傳統欖球的變奏版——非撞式欖球。在非撞式欖球比賽中,只能以最低力道觸碰對手,禁止擒周志清博士 抱,使較年幼的學生也能享受欖球的樂趣。
詳細內容力行務實大學路——專訪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教授
林群聲教授,早於 2007 年開始於香港城市大學擔任管理層,同時亦是研究環境化學、生態毒理學及環境風險評估的知名學者,任職管理層超過 14 年,在今年 4 月被委任為香港都會大學(前稱香港公開大學)校長。多年的管理經驗,讓林校長成為一位務實、穩重兼備的決策人。
詳細內容促進大灣區人才流動 創出經濟新動力——團結香港基金 社情研究主任何杏研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社會需要人才,才能發展出新經濟動力。香港的大學科研成果顯着,然而將研究成果產業化方面則有待加強。現時大灣區正正可以搭建相關平台,由生產到推出市場,各方面均可得到支援,達到「產教融合」的理想狀態。
詳細內容少子化下學校如何退場? 不應全由照顧後進生學校承擔 ——專訪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創新領導計劃」 副總監曾永康博士
就適齡學童人口下降引致學校退場問題,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創新領導計劃」副總監、榮休中學校長曾永康博士慨嘆道:「問題相當複雜,在現時制度下,需要退場的學校多為收取學業程度稍遜的後進學生,以及大量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校。由這些學校獨力承擔適齡學童人口下降的結果,對有關學校、學生和家長並不公道。」
詳細內容計劃北部都會區 應考慮教育定位 ——專訪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席伍德基
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伍德基主席認為是次《施政報告》中,北部都會區成為全城焦點。政府回應北部創新科技需要,深港兩地互聯互通,定下創新科技的定位,落實大灣區理念。他說︰「北部都會區跟內地融合為一體,指日可待。政府可以再進一步考慮教育定位問題。」
詳細內容守護教育專業 保障同工權益——專訪香港教育工作者工會主席黃建豪
「香港教育工作者工會」剛於 9月 12日舉行記者會,宣布正式成立,並以「守護教育專業,保障同工權益」為宗旨,主席黃建豪表示新工會集中為教師爭取權益,透過提供專業的法律及調解服務,致力處理求助個案及調解糾紛,為教師爭取合理權益。
詳細內容整合現有資源 先應急 後支援——專訪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方仲倫
《施政報告》雖有宏觀藍圖,但並未着重在教育上,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方仲倫校長仍對《施政報告》表示贊同︰「政府為早前在教育上的改動對業界做了總結,以及重申國安教育的重要性,都是值得肯定的。」
詳細內容響應大灣區融合 讓高中生了解內地民生 ——專訪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
今年初《財政預算案》已提及,現屆政府對教育的資源投放已達 1,007 億,加上政府投放不少資源於防疫上,意味着教育資源難以有上調空間。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陳狄安主席按這個方向猜想,在《施政報告》未出台前,已預計政府在中、小學基礎教育方面不會有太大的改動。他特別留意到政府於《施政報告》中指出希望大專生融合大灣區發展,他指直資議會樂意提前於高中舉辦具深度交流活動,以響應政府大方向。
詳細內容重新建立香港教育品牌 倡向境外推廣香港DSE課程——專訪教聯會副主席鄧飛
教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指,對於今次《施政報告》未有提及目前學界嚴峻的問題——縮班殺校,意味着政府會以「有序殺校」的方式處理生源不足的問題。他表示憂心︰「或者我以樓市作比喻會比較容易理解:樓價愈高愈多人買樓,樓價愈低,潛在買家反而不敢入市。」愈是縮班殺校,愈令家長對香港教育失去信心。鄧校長倡議政府將「香港教育」當作品牌處理,建立正面形象,向外推廣,才能提升香港 DSE 課程的國際地位。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