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額 大支援 助小學 IT 活動更上一層樓(18期)
政府持續投入大量資源,讓學校可以購買所需的資訊科技專業服務或購置設備,以及舉辦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藉以加深中學生對嶄新資訊科技的認識,以提升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及培養創新思維,推動資訊科技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選擇相關科技範疇的大專課程和在未來投身創科行業。除提供財政資助外,資科辦亦會成立一站式專業支援中心,為學校提供專業意見和支援。
詳細內容全新線上遊學互動平台 「寰宇遊學」 足不出戶遊歷全球(18期)
新常態下原本已計劃好的遊學安排,也需要延期。其實只要有心,透過科技輔助下,一樣可以安坐家中,遊歷不同地方,感受當地文化。「旅遊製作」開發的線上互動平台「寰宇遊學」平台,學生可以透過手機或電腦,參加世界各地的深度遊。
詳細內容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 大灣區師資培訓課程第一期 分享教學經驗 推動學界專業交流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於今年 5 月底至 6 月初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項目——大灣區師資培訓課程第一期,提高校長和教師對中華傳統文化和內涵的深度認識,從而提高中華禮儀教育的教學成效。透過講座、培訓以及實踐,讓不同地區的老師彼此交流與分享中華禮儀教學經驗,促進教師在禮儀教育「學」與「教」領域上的專業發展,並進一步推動學界的專業交流。
詳細內容推動科技教育 追上全球步伐(18期)
根據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香港在各方面一直表現優異,然而從 2015 年開始,於科學方面由第 2 位跌至第 9 位,並於 2018 年降至 517 分,跌至歷年新低。有港區 PISA 研究的學者指出,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的排名,不只局限於學科範疇,科學成績也可能受科研風氣影響。當社會或校內的科研和創科氛圍不足,自然影響學生的興趣發展。排名及數據從來只是表象,背後牽涉更加深沉的因素。
詳細內容反思科技產品使用習慣 如何銜接大灣區發展——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18期)
由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下稱「資科辦」)負責的「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和「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香港中文 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樂見其成,然而他認為計劃暫未考慮如何對應大灣區發展,日後可能出現銜接問題。
詳細內容如何善用資源規劃學校電子教學 網上研討會(18期)
在疫情前,不少老師對電子教學零使用,到現在差不多可成為學界KOL,期間,自攜裝置計劃更在很多學校加速實行。老師與學生手上有很多不同的電子學習工具與及資源,如何統整成為有效實行混合式教學、為教學而蒐集數據進行分析,已成為學校的一項新挑戰。
詳細內容想像未來 培育科技創新新世代——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專訪(18期)
香港對資訊科技人才求賢若渴,政府早在 2015 年推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開始加強資訊科技教育,各種計劃亦應運而生。為此,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下稱「資科辦」)推出全新的「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及即將出台的「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為學界提供達 7 億港元資助。資科辦亦開宗名義,為學校「拆牆鬆綁」,吸引更多學校參加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多資訊科技相關活動,在學生心中埋下創科種子。
詳細內容如何運用資訊科技 改善圖書館運作及推廣閱讀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圖書館以中小學生為主要的服務對象,學生整體人數約二千人,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學生大多只會在十至十五分鐘的小休時間內進入圖書館閱讀及借還書,故需要廣泛地運用資訊科技,以提升日常運作的效率和效能,並推廣閱讀,營造閱讀風氣。
詳細內容第十個基準 「家長參與和支持」(18期)
香港賽馬會「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 for Youth @ JC 團隊根據香港的情況及學生需要撰寫了《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Hong Kong Benchmarks for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簡稱為 HKBM),由香港教育大學葉蔭榮博士擔任計劃總監,筆者學校是試行 HKBM 學校之一,HKBM 共有十項準則,今期分享最後一個第十項準則。
詳細內容支援新校長 學界後浪 創出教育新動(18期)
時代變更,人事更替,近年不少新校長上任,形成一股新動力。校長作為學校的領頭人,其領導直接影響學校發展方向。校長若能作出明確而具前瞻性的導航,學校行政效能和教學質素亦會有所提升。所以,當校長新上任後,教育局會提供課程予新校長,協助他們適應新崗位,期望各位新校長能發揮所長。然而近年社會動盪加上疫情,由停課到復課再到長期防疫,重重挑戰前所未遇。固有的新校長課程,能否啟發新校長應對全新挑戰?今期《教育專業》請來 4 位新任校長和 2 位支援新校長的學界前輩,齊齊分享大時代下新任校長的感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