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出發:音樂中的喜怒哀樂(42期)
上一期筆者利用自己在進行音樂治療工作上的例子,闡述了兩個重點:第一,音樂可以表達孩子內心難以言喻的情緒;另外,孩子能夠學習到,利用音樂作爲一種安全的方法,發泄自己潛藏內心的負面情緒。今期筆者想介紹一個在家就能做到的音樂活動給予家長們,讓孩子在音樂語言中學習辨識情緒。
詳細內容用對的方法學對文法(42期)
上期分享了整合方式如何令母語為中文的學習者,輕易地理解英語時態【tense】,今期會更詳細地說明這種方式其關鍵及好處,首先就從一般人對-ed 或-ing 做結尾的字說起。
詳細內容K2家長升小錦囊 校長親自導航 為家長提供精準策略(42期)
子女從幼稚園升讀小學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作為父母當然希望為子女挑選最為合適的學校,讓孩子得到適切的教育。隨着2021-2022年的小一入學申請塵埃落定,2022-2023年的小一入學申請已經密鑼緊鼓地開展。這段期間,直資、私立學校陸續舉行開放日和簡介會,有些甚至已經開放報名。對於子女剛升讀K2的家長而言,為他們部署升小已是逼在眉睫。面對大量的資訊,新手家長難免無所適從,教育傳媒特地邀請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文詩詠校長和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徐式怡校長,親自解構升小疑難。
詳細內容首屆VR for Good香港中學生虛擬現實挑戰賽 以VR創新技術改善香港心理健康和環境
VR技術初期多應用於模擬訓練、模擬手術操作,發展至今已應用於不同範疇,大會希望透過VR for Good 挑戰賽鼓勵香港中學生發揮創意,以「改善心理健康」和「改善環境與可持續性」為題材,設計創新的虛擬現實方案,共同應對香港社會和環境這兩個本港最逼切的社會問題。
詳細內容選校抉擇FAQ:重學術VS愉快型
無論是幼稚園、小學抑或中學,每次面對選校,心儀學校是否「Happy School」屬於家長熱門考慮的議題。有家長在討論區中表示:小朋友就讀的PN班,各方面均十分理想,讀得開心,唯擔心Happy School的幼稚園課程偏淺,害怕升小後,在學業上難追上進度。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馮雅詩校長坦言,只要家長了解子女與學校之間的差距,加以補足,所有學生均能在愉快學習中成長。
詳細內容英語教學需與學習思維整合
上期跟各位分享了英語教學應多着重學習者思維輸出的方式,多了解他們怎樣表達思想,才可把教與學接軌。今期筆者會介紹怎樣利用整合思維做到輸入和輸出互通,迅速地幫助學生改善英語能力。如何做到?一齊從整合教學內容開始,務求讓學習者有「叮」一聲的頓悟感覺。
詳細內容選修外語 放眼世界
根據考評局中學文憑試(HKDSE)數據,目前約20%日校考生報考7科(4個核心科目及3個選修科)。教育局於4月確定高中課程優化方案,透過精簡核心科目內容釋放空間,鼓勵高中學生修讀第3個選修科目。
詳細內容學好中文:高效輸入誘發高效輸出
要學好中文,首要條件就是要讓學生有足夠的「墨水」。香港現行的中文課程一向給人死記硬背的印象,要學好中文,有甚麼愉快又有效的方法呢?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的中文課程在幼小階段十分注重大量輸入,透過多種有趣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毋需死記硬背。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