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模式二 支援友校推行應用學習——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許振隆校長
學校教育一向以因材施教為原則,在 HKDSE 考試中,校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兩個或三個選修科目。而優化課時後,更能照顧到學生的多元發展。
詳細內容開放創造學習空間 擺脫傳統學習思維——訪問新界校長會主席 邱少雄校長
教育局推出的應用學習課程多年來一直在優化過程中,以前是職業先修課程,學生修讀完畢隨即投入職場,沒有過渡空間。邱少雄說,現時應用學習課程的課程功能已出現重大轉變,課程範圍覆蓋廣泛,內容已隨時代大幅度改善。
詳細內容優化課時下 突破傳統限制 以應用學習迎接未來
教育局去年(2020 年 9 月)接受了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建議,提出優化高中核心科目,合共釋放了約 250 個小時的課時。今期《教育專業》的主題故事將探討學界對於優化課時的看法,其後延伸至應用學習課程,期望讓學生從中學習有關知識和理論,並透過實務參與,加深對行業的了解,提早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從課程中規劃未來人生。
詳細內容多元發展為國際趨勢 重整課程以追上時代步伐——專訪團結香港基金社情研究主任 何杏研
團結香港基金社情研究主任何杏研指,宏觀世界各地的高中課程,只有香港如此特別,用一個公開試(即 HKDSE)銜接大學課程。她指出,世界各地具有 OECE 水平的高中生,約有 42%從應用課程畢業,芬蘭則高達 55%。在如此大環境下,香港要趕上國際步伐,應該由推動應用學習課程開始。
詳細內容開辦職業英語 提升「應用」能力——訪問浸信會永隆仲學 鄭繼霖校長
浸信會永隆仲學為學生引入「職業英語」,一來可以讓學生接觸更多職業,有助他們的生涯規劃,二來也可以推動英語,甚至讓學生以多一項英語成績來報讀大專院校。
詳細內容優化課時增見識 鞏固跨學科得益
優化課時騰出空間,減少考試壓力和增加高中課程彈性,讓學校配合學生需要,靈活運用釋放出來的空間。基於學校的校情不同,校內各科會有不同程度的需要。不少學校已採取相應措施,以迎接釋放課時後,如何讓學生善用課時增加學科上的知識,並進行跨學科學習,令他們在 HKDSE 中,勇奪佳績。
詳細內容推廣「應用學習」課程 助年青人探索發展路向——專訪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應用學習)黃韻姿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應用學習)黃韻姿指,應用學習課程是高中的選修科目,課程設計着重實用的學習元素,與寬廣專業和職業領域連繫,不僅傳授相關範疇知識,同時重視培養共通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學生透過應用學習課程可以全面提升自己,在相關專業領域上多作探索,開闊眼界。課程亦可讓學生接觸到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引領學生認清個人目標和發展方向,好好計劃未來。
詳細內容掌握應用學習 為人生創造選擇——專訪香港公開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
教育局公佈優化課時措施,學校可以視為啟動應用學習課程的新契機。對於有學校回應,並非所有大學在聯招承認應用學習課程的分數,可能讓學生報讀時多了考量。香港公開大學的課程一向緊貼社會發展需要,無論是甲類科目(選修科),還是乙類科目(應用學習課程),香港公開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指,只要是最佳成績,亦會計算在收生標準之內,學生無須太憂慮。
詳細內容應用學習最終目標 提升共通能力——專訪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認為「選讀任何課程,學生應以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先行,而最終目標,就是培育出學生優秀的共通能力。」中學生應以全人均衡發展為大前提。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