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校園室內空氣質素 為學生提供健康和舒適的學習環境

改善校園室內空氣質素 為學生提供健康和舒適的學習環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隨著城市日益發展,空氣質素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保護學生健康成為迫在眉睫的事。由於污染問題日漸嚴重,課室環境亦受影響,惡劣空氣質素更會影響學生的舒適和健康,大大影響學習效能。尤其在疫情下,家長、教師更加期望學生能在健康和優質的環境下上學。

詳細內容
BTL網上自學平台 呼應全方位學習精神

BTL網上自學平台 呼應全方位學習精神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教育傳媒

  不少學校的電子教學與自主學習連結,尤其對中學而言,一旦學校能提供全面又好用的軟件,學生能透過學習平台學到基礎知識。棉紡會中學早在2015年便開始推行電子教學,所以疫情下轉為網課,整體過渡得又快又順利。而停課至今,學校更加應用BTL網上自學平台,讓學生在課餘時,可以學習編程基礎知識推動自主學習,也善用全方位學習的資源。

詳細內容
iTeach 即時互動電子學習平台 豐富學習歷程

iTeach 即時互動電子學習平台 豐富學習歷程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電子學習管理系統(LMS)近來成為學界熱門討論的教學新趨勢。今期《教育專業》邀請到其中一位用家作分享,看看學校如何發掘最適合的電子學習平台資源,為學生打開學習新方向。

詳細內容
全方位探索大自然 愛上香港獨特的生態環境

全方位探索大自然 愛上香港獨特的生態環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香港有多少個濕地、紅樹林?又有多少不同物種?要解答這個問題,需要花上好些時間做資料搜尋。事實上,坊間早有機構,在這方面考察超過20年歷史,兼且將已有的資料歸類整理妥當,只要師生有需要,便會提供支援,說的就是「野外動向HK Discovery」。

詳細內容
專家教路——停課期間, 如何善用全方位 學習津貼?

專家教路——停課期間, 如何善用全方位 學習津貼?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總課程發展主任(全方位學習)許承恩博士指全方位學習津貼的目標,期望能鞏固及延伸學生在課堂吸取的知識和經驗。許博士說:「只要津貼用得其所,政府絕對支持學校多辦不同種類的活動,期望學校能盡量讓每個學生皆能受惠,同時貫穿不同的學習範疇,全面提升活動效能。」

詳細內容
掌握中國省市特色 有助姊妹學校交流

掌握中國省市特色 有助姊妹學校交流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透過掌握不同中國省市特色,學生可更好地規劃人生路徑

詳細內容
學校分享:即時互動電子學習平台 提供真正交流體驗

學校分享:即時互動電子學習平台 提供真正交流體驗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為了迎接創新科技的時代,學校需要揀選電子平台來延續姊妹學校交流。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羅建洋副校長表示,以本學年為例,要按過往方式到內地進行交流,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交流活動各有阻滯。不過,羅副校長認為,同學之間要做到真正的交流,不應局限於兩日一夜的相處,而是進行全方位學習體驗,讓真正的交流學習融入生活,讓同學藉此建立友誼。

詳細內容
老師分享:善用姊妹學校計劃 推動兩地交流

老師分享:善用姊妹學校計劃 推動兩地交流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疫情持續,不少實地交流活動取消,姊妹學校計劃津貼出現盈餘。本會根據教育局通告,給予學校一些切實運用相關津貼的建議。

詳細內容
姊妹學校主要締結省市特色

姊妹學校主要締結省市特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姊妹學校交流計劃由推行至今已有十多年,當中的大數據值得學界參詳,從數據可見,最受歡迎的配對省市首五位是廣東省(896對)、北京市(269 對)、浙江省(198 對)、上海市(101 對)以及四川省(68 對)。姊妹學校締結城市的受歡迎程度,與地理位置、當地文化、資源分配有關。近年姊妹學校交流頻繁,與中國不同城市的發展趨勢息息相關,港府亦推行政策支援青年到大灣區發展 *。當中,廣東省成為姊妹學校交流計劃的首選之地,兩地的歷史文化背景、飲食習慣、地域距離相近,參與學生的反應整體良好,有助本港學生加深對大灣區的認識,減低到大灣區就業或升學的障礙。

詳細內容
教聯會支援姊妹學校 多層次交流促進兩地發展

教聯會支援姊妹學校 多層次交流促進兩地發展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教聯會在整個姊妹學校交流計劃擔當聯繫角色十多年,除了支援粵港澳姊妹學校締結計劃,近年更為港人子弟學校進行專業支援,在各個層面上作出多層次的交流。教聯會主席黃錦良指,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特別點名提出姊妹學校的重要性,可見在國家發展的里程碑下,姊妹學校也是重要的一環。黃主席說︰「鑒於近年發生的社會事件,教聯會盡力做好溝通橋樑的角色,向內地學校解釋: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彼此保持良好溝通。」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