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
延續教學熱情 吸納新科技
隨着疫情爆發,香港以致整個世界的教育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以前只存於想像的網上教學,如今已是習以為常。以往,老師們的資訊科技教學技巧總是存在相當的差異,但在這期間,大家都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很多人說這兩年的網上課堂,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甚至當屆應考生的成績,但是這兩年的改變,同樣可能為將來的教學模式,埋下相當重要的伏筆。
詳細內容選校/面試難題Q&A
在子女的學業路上,如何選校成為一大難題。既抱着讓子女入讀名校的心願,亦希望發揮他們的潛能,不僅需要在兩者中取得平衡,更要為子女作出最後選擇,其實壓力甚大,深怕「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為了急家長所急,教育傳媒於網上搜羅了部分常見的選校問題,並找來不同的校長作專業回應,為家長們提供寶貴的參考。
詳細內容小學習 大應用
隨着手機從數十年前興起,短訊SMS便開始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通訊方式。時至今日,現代人為了適應即時通訊精簡和快速的要求,盡量千方百計縮短訊息內容,使用abbreviations(縮寫),對語言表達起了很大的變化。筆者曾經做過研究,很多人對於常見縮寫詞的使用不甚了解,所以今期會為讀者逐一揭露它們背後神秘的含義。
詳細內容用歌聲傳遞正能量 掃去疫情陰霾
由陳恩碩導演,42位中小學校長穿上自己學校的校服,在不同的地點,分工合作完成了抗疫歌曲「《2020》—─世界會好返(校園版)」的錄製。在視頻中,校長們一改往日威嚴的形象,紛紛穿上校服,表演學生們在疫情下的日常。面對緊張的疫情,校長們唱出了廣大香港市民的心聲以及打敗疫情的決心:「繼續抗戰終於有日會望見盡頭,疫情靠堅守來爭鬥,疫情再差都統統會走。」
詳細內容疫情下 反思學校的作用
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全球,全港學校(包括幼稚園、小學、中學、特殊學校及提供非正規課程的私立學校)按教育局的指示,於2020年2月3日開始停課。之後雖然因應疫情發展,在五月份恢復面授課堂,但不久又提早放暑假。新學年之後,網課和部份面授課,成了教與學的新常態。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家長、作為學生,也是時候反思學校教育所起的作用是甚麼?
詳細內容音樂作伴 親子在畫中對話
藝術(英文Arts泛指不同藝術媒體,包括音樂、繪畫、舞蹈、詩詞、戲劇等)潛藏無限可能性,亦是一個絕佳的溝通平台。所有參與的人都平等地享有自由的表達方式,不受美醜規範。藝術的高自主性可給人受尊重和被信任的感覺。當家長與孩子一同坐下來,享受同一創作的空間時,不經不覺,可慢慢拉近彼此內心的距離。
詳細內容新學年,學懂善用全方位學習津貼
「全方位學習津貼」屬經常性津貼,資助學校及按位津貼學校應在相關學年以最有效的方法運用撥款,學校原則上不應保留津貼的餘款;然而,學校於實際運作上亦可按校本需要,保留合理的津貼餘款,並轉撥到其後年度使用,上限為該學年獲發的12個月的津貼款額。學校須根據已審核的周年帳目,把超過上限的餘款退還教育局。「全方位學習津貼」2020/21學年津貼金額,以24班的學校計算,小學可獲約76萬元,中學可獲約117萬元;學校應妥善運用上述津貼,為學生創造空間,令他們獲得更全面的培育。
詳細內容「疫」流而上的機遇
新冠肺炎一周年,疫情下停課成為世界的挑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前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有兩成學生因為肺炎疫情而無法上學,不少地區要進行全面線上學習,為老師、學生帶來極大影響。
詳細內容善用網上資源 電子教學框架 更臻成熟
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盧嘉棋老師在一次電子教學的公開課後,受到校長鼓勵而參加優秀教師選舉,並奪得 2018 年優秀教師獎,從而在教學上更添信心。她採用如 Google Map 或Google Document 等唾手可得的網上資源來輔助教學,並認為只要使用得當,學生自然能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這一年多以來盧老師致力建立電子教學框架,讓學生適應其中,從而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詳細內容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第8點:與工作世界作有意義的接觸
香港賽馬會「賽馬會鼓掌.創你 程 計 劃 」CLAP for Youth @ JC 團隊根據香港的情況及學生需要撰寫了《 香 港 生 涯 發 展 自 評 基 準 》(Hong Kong Benchmarks for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簡 稱 為 HKBM), 由香港教育大學葉蔭榮博士擔任計劃總監,筆者學校是試行 HKBM 學校之一,HKBM 共有十項準則,今期繼續分享第八項準則。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