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中華文化活動 從知、情、行推動價值觀教育

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
通過中華文化活動 從知、情、行推動價值觀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局公布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以中華文化作為貫穿不同價值觀教育範疇的主幹,課程文件內提到:「中華文化是華夏民族的智慧結晶,是學生品德陶造的瑰寶。」各校可根據辦學團體的宗旨及理念、學校特色及學生特性等,透過課程及全方位活動規劃,在學生不同的成長及發展階段設定價值觀教育的學習目標,從「認知」、「情感」和「實踐」層面,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道德和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理解,透過跨科組協作計劃及策略,鞏固學生十種首要價值觀及態度,培育學生擁有高尚品德的中華文化情操為目標。

詳細內容
圖書館活動 協助促進正向價值觀教育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圖書館活動 協助促進正向價值觀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2021學年初接連有學童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雖不能一一知道他們面對着怎樣的問題,但仍能理解他們當時活得並不歡樂、感到沒希望,以致無法處理眼前的困境。價值觀教育是全人教育的一大要素,在學生成長階段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他們能夠作出客觀分析、合理判斷,將能勝過種種挑戰。學校圖書館在價值觀教育層面,可以怎樣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資源和協助呢?

詳細內容
建構優良幼兒教育系統 改變基層兒童未來發展 長遠減低社會問題

建構優良幼兒教育系統 改變基層兒童未來發展 長遠減低社會問題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早前,本港發生幼兒院舍職員涉嫌虐待幼兒事件,牽涉受害兒童至少約30人。為保護我們的下一代免受傷害,政府需設強制虐兒通報機制,由教職員、醫護等專業人士及早注意並通報相關情況。除了行政、立法需加強配合盡快通過法例,並敦促社會福利署加強監管嬰幼兒院舍,保障兒童安全外,是次事件亦成為教育局照顧弱勢兒童的契機。透過提高香港教育質素,構建優質幼兒教育系統,給予幼兒適切的關愛,改變貧困孩子的未來發展,從而減低社會問題。

詳細內容
了解祖國發展 培養歸屬感

了解祖國發展 培養歸屬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作為國家的一員,應該認識並了解祖國的情況與發展,進而培養對國家的歸屬感,提升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故此,國民身份認同尤為重要。

詳細內容
貝智人工智能結合科技與人性 為SEN學生提供嶄新遙距學習模式

貝智人工智能結合科技與人性 為SEN學生提供嶄新遙距學習模式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近年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簡稱SEN) 學生人數不斷上升,截至2020/2021學年,接近60,000名SEN學生在主流公立學校就讀,本港開始面臨特殊教育相關資源及人手不足的困境。有見及此,現時於香港教育大學就讀教育博士、貝智教育中心旗下貝智人工智能(Bridge A.I.)首席執行官黃俊文創立了「貝智人工智能」系統,期望透過運用人工智能(AI)及物聯網技術(IoT),為SEN孩子提供更多適切的支援。

詳細內容
專訪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盧震河校長 越過風浪 全新蛻變

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
專訪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盧震河校長 越過風浪 全新蛻變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一位新校長在學校最艱難的時期到任,面對老師士氣低落,外界對學校失去信心,要重整旗鼓,面對內憂外患,是一個大挑戰。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盧震河校長在短短一年半內,充當橋樑連繫眾人,成功建立老師和家長的信心,實踐多項創意基建,善用老師專業才能,幫助學校返回正軌,重建良好口碑,持續向上發展。今期「新校長對談」邀請盧校長現身說法,細說他與學校一起越過風浪,讓學校作出蛻變,分享寶貴經驗。──Iris

詳細內容
「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國旗下的承諾 確認教學目標 設計「貼地」教材

「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國旗下的承諾 確認教學目標 設計「貼地」教材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以及媒體和資訊素養教育均是教育界十分重視的教育項目:前者的學習元素包括國家觀念、國民身份認同、一國兩制、法治觀念、權利與義務、責任感、承擔精神、尊重他人及自律等概念,除國家安全外,相關內容亦有助學生學習國情,加強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最新發展,深化對《憲法》和《基本法》的認識;後者則是發揮學生學習潛能的有效工具。隨着科技的發展,以及透過在各學習領域創新教學法中應用科技,如何培育學生的資訊素養,讓他們能夠辨識對資訊的需要,合乎道德地運用資訊,成為重中之重。

詳細內容
深入了解長者需要 培養同理心

深入了解長者需要 培養同理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同理心是學校首要培育的十種價值觀和態度之一,不少學校都會因此籌辦探訪老人家的活動,成效卻沒有預期中顯著。蘇校長認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是要設計出讓學生能設身處地,體會長者真實需要的課程。除此之外,家長的配合亦是價值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詳細內容
推展全方位交流體驗 強化國民身份認同感

東華三院陳兆民中學
推展全方位交流體驗 強化國民身份認同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不單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協助他們成為學識品德兼備的新一代。東華三院陳兆民中學呂振基校長強調,價值觀教育是當中重要的一環,有別於一般學科既定的課程框架及教科書,價值觀教育更為着重從日常生活及活動中實踐學習,讓學生從親身經歷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態度及技能,促進全人發展,並強化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

詳細內容
更新「貼地」教材套 有效塑造正向價值

更新「貼地」教材套 有效塑造正向價值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價值觀將主導學生日後整個人生的取向,至關重要。方仲倫校長強調,價值觀需自小培養,否則待到高中、甚至即將投身社會時,再想改變學生根深蒂固的想法,將會吃力不討好。最佳方法是從幼稚園、初小開始,家長、老師配合塑造孩子正向價值觀,將能事半功倍。配合教育局指引,初小階段開始已有不少教材套供學校選用,教材套課程的架構詳細,理念及大方向亦相當清晰,惟在學校用作教學時,仍需收集更多前線實用經驗,精益求精。方校長特別提供兩大建議給教育工作者參考。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