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X STEAM 培養6C核心能力
鳳溪創新小學素來着重培養小朋友的資訊科技素養,配合社會及國家的發展需要,結合資訊科技元素與STEAM教育,發展「生命教育X STEAM」課程,既作為恆常的課程,融合各學科知識,亦設有拔尖小組,透過科目的教與學,進而發展為全校參與的跨學科模式。學生除了知識、技能外,態度亦非常重要,因此學校透過「生命教育X STEAM」課程,培養同學6C核心能力,即創意、溝通、協作、慎思明辨、品格培養及世界公民,成為具備6Cs的「愛.創客」2.0。這項計劃備受肯定,教學團隊更因此獲得2023優秀教師選舉教育管理組獎項。
詳細內容分享生命教育故事 關愛身邊的人與事
學生常常嚷着要聽我的探險故事、成長的故事、繪本故事等。我也愛與他們分享我的故事,藉分享不同經歷,鼓勵孩子擁抱挑戰,為夢想奮鬥。我最欣喜看着孩子一天比一天進步,能陪伴他們一起成長,是多麼幸福﹗現在疫情漸漸過去,在復常的過程中更加需要藉不同的生命故事,鼓勵學生關愛身邊的人與事,珍惜一起相處的日子,感謝默默為我們付出的人。
詳細內容推動幼兒生命教育 宣揚領養動物訊息
政府一直不乏動物保護、領養等宣傳工作,可惜成效不彰,值得思考如何由基礎教育開始。是次走訪動物英雄聯盟的創辦人林顥伊博士時,她十分強調開拓幼稚園的到校服務,讓領養概念滲入小朋友的內心,藉着生命教育,待學生長大又或是家中開始討論飼養寵物時,第一時間會想起「領養」而非「購買」。林博士的最終目標是將動物議題帶入不同年齡界別,作不同層次的講解,從教育出發,由基礎做起,從而帶出漣漪效應。
詳細內容嶄新生命教育 應對世界變遷
自去年以來,本港以至全球接二連三出現疫情、政治運動、經濟衰退和氣候變化等議題。在這個世界動盪的年代,各行各業必須臨危變陣,在長時間停課下,老師、學生、家長除了日以繼夜追趕停課期間的課程之餘,亦需共同思索未來教育的出路。透過掌握世界趨勢,與時並進,教育界採取了「新常態」學習模式:全面網課、半面授半網課、有社交距離的面授課等。
詳細內容
滬江小學
由圖書教學出發 再結合中文與常識 跨科深度閱讀 反思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跨科學習雖然並非嶄新的教育方式,但要做到有深度,連小學生亦能反思人生,當中必然要花些功夫。滬江小學的林淑操老師,其課程主任的身分正好擔當統籌跨科學習的角色,並利用由淺入深的方式,由圖書教學出發,再配以活動及精準的閱讀策略,利用「啟發、深度、延伸」的理念,再發展到電子書互動教學及Stem活動,環環緊扣從閱讀引發的蝴蝶效應,由此展開。
詳細內容教育暖實力 生命教育的時代意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教育與生命的關係,有以下的闡述:教育是Education of Life ( 生命的教育)、Education by Life ( 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Education for Life ( 為生命而教育)。簡而言之,「生命教育」就是以人為主體、關懷人的教育,即以生命感動生命、觸動心靈,能使人們成長的教育。
詳細內容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當科學遇上通識 探索生命秘密 經歷生命意義
要數今時今日在老師及家長群裏最流行的一個「潮語」,定必是「STEM」。其實所謂STEM 是由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四個學科的首個字母縮略而成,一般人看科學,離不開嚴謹的定律、複雜的實驗及公式等。一門講求邏輯的學科,如果遇上以人為本的通識科,又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的蔡主任及任老師以「水耕栽培系統(HydroponicsSystem)探究」來做了一場有關生命的實驗。兩位老師笑說:「我們不是想所有同學也成為科學家,但希望他們可以有科學家那份追夢的勇氣及思維,令他們的前路可以更開闊。」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