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英語科評分準則 你知道嗎?
每年一到四、五月,全港便有約6至8萬名中學生,準備迎戰中學文憑試 DSE。不少人應該聽過3322這個8大資助大學入學門檻。所謂3322,是指四科主科中的中文和英文科必需達第3級成績,而其餘兩科數學和通識科的要求是2級;每科的評分標準是由最低的U至最高的5**共有8個等級。大部份高中學生對這些等級絕對不會陌生,因為他們由中四起各科老師便不斷進行洗腦式的「提醒」。而每年放榜前後報章亦例必大肆報導,哪些狀元取得7科甚至8科5**佳績。
詳細內容家長才是升學專家
上期封面主題故事「學校排名榜不盡不實」,刊物出街後反應熱烈,讀者將這段內容放了上討論區,有家長留言大吐苦水,訴說排名榜如何誤導家長、影響選校,其實坊間不少所謂的教育界人士,除了自製排名榜之外,還私下為學校創作 Banding,讓不知就裏的家長,盲目地追尋這些來歷不明的高Banding 學校,實在害人不淺。
詳細內容「STEM+」大時代的概况
為配合本地創新科技的發展政策,香港政府早前透過引入 STEM 教育的「跨領域」(Transdisciplinary) 課程和學與教概念,來激活學校的多元智能教學文化,並培訓新一代學生的解難能力,從而寄望學生將來能為本地可持續性的發展貢獻一份心力,這也是國際社會必然的趨勢。
詳細內容
聖公會聖匠小學
聖公會聖匠小學:教育專題:如何評價學生的進步
「學生的進步是否只用成績來評定?」答案絕對是否定的。我相信「人品」比「成績」更重要。人類和動物的分別在於我們能夠明辨是非,知道禮義廉恥,並曉得運用智慧改善生活。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求學生先做好個人的自理、品格、行為,然後才是對成績和體藝表現的追求。
詳細內容
明愛馬鞍山中學
明愛馬鞍山中學:蔡子良校長:如何評價學生的進步
「學校和宿舍生活,成就了今天的我。」許同學的一句說話,已經表達出教育的意義。 許同學是在中二轉校就讀明馬(明愛馬鞍山中學),由於情格倔強,轉校之初甚是不慣。許媽媽一直想替女兒找一所在區內排名較高的學校入讀,結果輾轉來到明馬,並成為宿生。入住宿舍後,導師們與一眾宿生的關係十分親密,使許同學那顆封閉的心,漸漸被宿舍的導師和宿生融化了。加上老師的關顧,許同學由抗拒明馬,變成深深愛上明馬。鑒於她良好的轉變,後來許同學的弟弟也一起來到明愛這個大家庭。
詳細內容考試攻略:最大效益的溫習 克服「時間」敵人
溫習可以有很多種,但要以備試為目標的溫習,我們往往需要面對一個最大的敵人:「時間﹗」因此,如果同學們漫無目的地「佛系」式溫習—相信緣份到了,自然會溫完、時候到了,自然會高分;或者隨心所欲,「按感動」選擇被命運選中的課題;又或每每以驗屍方式將書本由第一頁第一行開始仔細地「刨」,往往會將自己陷在死胡同:
詳細內容英語冠詞你用對了嗎?(續篇)
上回提到一個簡單測試,顯露了不少香港人包括教育人員,在學習英語時一直沒有正確地掌握運用冠詞 a 及 an 的技巧。在此感謝教育傳媒,報道面世後,已再有80位人士完成測試,嘗試一下了解自己的英語水平,可惜是平均值卻由 65/100 跌至 55/100,結果表示普遍人都以為冠詞 a 及 an 的用法是根據英語名詞的首個字母(a、e、i、o、u)而斷定,事實卻非如此。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