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認真看待外判教育 問題剖析及實用策略
將部分學校課程外判予校外機構在香港相當普及,政府亦有提供各類資助以支援學校實踐這種形式的外判教育。然而,筆者發現業界鮮有對外判教育這個行之已久的做法進行討論,亦因此容易忽視當中所牽涉的議題以及各方可能面對的問題。本文將以此作為出發點,嘗試為大家提供對外判教育的一些觀點及討論,為邁向成功的外判教育作出建議。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危機還是轉機 三問教師學位化
重視學校中層領導的培訓及學校變革;善於協助教師及學校檢視;思索如何在學校培養中層領導;提升學校效能。早前筆者在明報以教師學位化與教育專業承傳立論,提出在職教師培訓的重要性。故此,在此篇章中,筆者亦不想再詳述個人見解。相反,筆者想藉此平台,以非學術的角度,提出三個有關教師學位化的問題,讓學校管理層及教師好好思索新政策對學校帶來的「機」遇。
詳細內容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撥款 有否關注中、小學生體育發展及需要?
在2018/19年度舉辦的多項國際體育賽事中,香港運動員都表現超卓,屢獲佳績;其中單車選手李慧詩更是多項世界單車賽的獎牌得主,並得以穿上彩虹戰衣(世界冠軍贏得特定項目、類別和車種時,必須穿着彩虹戰衣);另外,香港跳繩選手亦於世界公開賽獲13金8銀8銅,表現實在令人鼓舞。香港的運動員獲取了這樣的佳績,香港政府有甚麼政策去幫助運動員延續下去呢?或者說,政府是否有意識地把佳績延展下去呢?
詳細內容
明慧國際幼稚園
明慧國際幼稚園:幼師要有6顆心 發揮專業培育棟樑
古人有云:「三歲定八十。」原來小朋友一出生時,已經開啟了學習階段中重要的時候,在他三歲前,他的每一學習期,都有影響他一生的重要性。例如在他的爬行期,如他爬得很好,會對他日後的平衡力有好的影響;又例如口腔期時,照顧者能讓小朋友細心咀嚼,可訓練他的口部肌肉,對他日後語言發展也有幫助;感官期時,當小朋友的手觸摸不同的物料時,都會刺激他的大腦,觸摸的東西愈多,對他的大腦刺激就愈發達,這有助他日後的腦部發展。因此,「三歲定八十」原來就是指一出世時,小朋友已有不同的學習階段,2至3歲時就是他們的模仿期,他們喜歡模仿成年人或照顧者,因此對幼師而言,怎樣去栽培小朋友及展現幼師的專業是非常重要的。
詳細內容長洲官立中學:給新晉副校長的錦囊
副校長要追求什麼呢?名利?金錢?全皆不是。我們要追求的是夢想、理想,因為「成就源自夢想•卓越始於追尋」。作為一個新晉副校長,要懂得發夢!因為有夢想的人才會有發自內心的原動力去推行改革,帶領學校進步。其實夢想是十分便宜的,人皆可有;但它也是昂貴的,因你要為達成夢想付出一切。請大家切記:夢想不足以使我們到達彼岸,但是到達彼岸的人一定是有夢想。就讓我們一同尋夢、追夢吧!
詳細內容教師的工作壓力為何這麼大?
作為行內人,我曾作出仔細觀察,發現教師的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複雜,睡眠不足、運動少,不少老師都曾出現過抑鬱寡歡、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懼膽怯、短期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亞健康狀態(即介乎健康與疾病的狀態)徵狀。教師其實每天面對怎樣的工作環境?壓力何來?
詳細內容
民生書院
民生書院:培養堅韌態度 無懼挫敗
對比上一代,現今的青少年相對在物質資源豐富的環境下成長,少捱苦勞碌。成長中,甚少遇到考驗,以致抗逆能力較低。現時家庭普遍是「一個起,兩個止」的兒女,孩童得到父母及或祖父母的照顧和寵愛都較多,甚至不少變成溺愛和縱容。青少年大多抱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在學習和工作上期望「少付出,多收穫」,考試望「貼中題」,工作望可短時間獲晉升。而受到消費文化影響下,他們崇尚物質主義,藉此肯定自我價值。當學生們畢業後接觸社會時,始發現真實世界與幻想及期望不符時,挫敗感或會增加,甚至以錯誤方式去解決問題。
詳細內容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
香港神託會主辦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動物界也有失敗週
失敗並不只是人們所經歷的功課,原來所有動物在成長過程中也會經歷失敗,即是學習的階段,才能成長及求生。在一些動物紀錄片中,往往可以發現一些十分有趣的例子。
詳細內容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讚出自信的孩子
我校去年取錄了一個從國際學校轉校來的英國籍小男生,金髮碧眼,廣東話說得不太流利,可是用廣東話上課時卻顯得非常自信,他跟我聊天時亦不時向我提出反問,自信心之高,令人稀奇!是什麼令他有如此強大的自我形象呢?我猜想,可能是因西方的教育方式充滿讚賞及肯定,才培養出如此自信的孩子。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