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
善用電子教學平台 尋找三角形特性
三角形是最穩固、堅定和耐壓的圖形,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建築物、食物、裝飾品等都應用得上。小學生圖像思維能力發展尚未成熟,加上欠缺技巧,所以分辨三角形種類時難免出錯。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數學科賴永康老師善用電子教學平台,細心鋪排教學,讓學生透過觀察、討論及探究等學習過程主導學習,掌握辨認三角形的技巧。
詳細內容機械臂打開智能教學新體驗 配合不同模組 教學設計更有彈性
不少老師推行STEM教學都會考慮進行編程活動,但礙於技術及成本,通常只集中做軟件層面的編程教學,過程固然可以培養學生運算思維,但欠缺與硬件的整合,無法很好運用在生活例子中。STEM中的Engineering工程在中小學更是較難融入,因學校中較少相關的工具,但往往工程的應用才能有效將所學知識具體化的整合運用。
詳細內容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溫柔的力量:閱讀經典,與小孩一同以文本感受文化
每天,我們都在經歷文化。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發現到,就當它不存在。它們藏在平常日子裏,宛如無形,中華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淬煉,它遺傳在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當中。
詳細內容建立團隊協作文化 有利增強社交能力與適應力
合作,是幼兒未來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筆者建議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詳細內容開課了﹗讓孩子無懼上學
九月開學至今已半個月多,從幼稚園升上小學的小一新生,融入新校園生活,或者仍有待適應。面對新環境,總會抱有期待和不安,小學的校園面積、設施、人數,遠較幼稚園龐大和複雜;上課模式的轉變也是小一新生的壓力源頭,若無法了解和疏導孩子的情緒,最終孩子可能會害怕、厭惡上學。因此,不只小一新生需要面對適應問題,家長和學校更要攜手合作,共同應對。除了追求課業成績,孩子的身心成長也要有健全發展。
詳細內容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學習不是苦差 有趣的幼小銜接遊戲課程 讓學生走一條愉快學習路
學習應是一件快樂的事,惟現時很多小孩認為學習是苦差,甚至有厭學的情緒。小孩都喜愛玩耍,具趣味性的學習往往能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鞏固所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副校長戴詠賢善用遊戲教學,為小一學生度身訂造每星期一節的「Good Kid Program(GKP)」幼小銜接課程,透過課堂裡的遊戲與有趣練習,讓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建立良好品德。
詳細內容幼小銜接,重中之重
幼稚園升小一,小六升中一,中六升大一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關卡;不同階段的過渡至為重要。可惜,筆者覺得無論學校和家長都容易低估學生「銜接」的問題,掉以輕心,尤其是「幼小銜接」常常被人忽略!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