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為凝聚專業力量,鼓勵追求卓越的精神,教聯會自2005年起便舉辦「優秀教師選舉」,今年踏入20周年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多年來,教聯會一直密切關注香港教育的發展,不斷透過調查研究和政策倡議,為香港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優秀教師選舉」時至今日已累計超過700位得獎老師,獎項在教育界具有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力,為整個教育界帶來新的啟發和思維,注入活力和正能量,在教育事業作出更多貢獻,推動香港的優質教育不斷創新向前。今次邀請2015優秀教師選舉教育管理組得獎者——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黃建豪副校長,分享優秀教師選舉的角色與新一代教師的能力素質。
詳細內容培養身份認同 植根愛國情懷
「國民身份認同」是教育局近年所強調的十二種首要價值觀和態度之一。軒尼詩道官立小學梁健明老師以「我是誰.身份認同的反思」為主題,訂立了三大明確目標:一、配合學校發展計劃推行國情教育活動;二、統整校內各科組有關國情教育的活動,互相協調及配合;三、透過舉辦及參與各校內、校外活動,令國情教育的推廣更加全面。在清晰的目標之下,梁老師以「四部曲」推行此計劃,讓同學從四個方面更了解國家,對國家產生歸屬感。她期望當同學面對「我是誰」的問題時,他們能夠回答「我是中國人」。該教學計劃受到學界的認同及讚揚,獲頒2024年優秀教師選舉國情教育組獎項。
詳細內容轉換校服帶來契機 慕光學子迎來新形象
校服代表着的是學校的理念,是學生的信念,也是一間學校對外交流時,展示在大眾面前的第一印象。早前,慕光英文書院對其校服設計進行了全新的改版,以嶄新的形象向社會展示學校的教育理念。張永豐校長與學生亦師亦友,平日經常關心學生的需要,正逢學校即將開辦國際課程,讓張校長萌生了轉換新校服的想法,向校董會提出相關建議,並獲得了通過,他直言:「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詳細內容禮儀教育:中華文化的根基
「不學禮,無以立。」這句出自《論語.季氏》的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禮」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性。禮,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規範,更是內在修養的體現。它反映了個人的仁德與謙遜,並且是我們這片土地上千百年文化傳承的重要價值觀。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禮」的文化一直貫穿其中,我們的祖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這不僅是對我們文化的認同,更是對我們自身修養、行為的重視和期待。
詳細內容人工智能應用 開創教育新格局
在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ChatGPT、DeepSeek等人工智能模型相繼面世,教育領域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學校教育不再僅僅依賴傳統的教學模式,AI的應用使得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需求和興趣進行學習。同時,家長的角色也在這一變革中愈加重要,因為他們需要了解AI如何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透過智能平台,家長能夠實時跟蹤孩子的學習進度,獲得針對性的建議,並積極參與到教育過程中。這種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互動,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也為教育創造了一個更加協同的環境。
詳細內容時光倒流五十年:1971-1980校友重聚日
2024年12月7日,神召會康樂中學的校友重聚日(1971-1980)終於來臨,是特別為1971年至1980年曾在神召會康樂英文中學讀書的校友而設。我心中充滿期待,作為這次活動的籌辦者,回首整整一年的努力,終於見到了成果。
詳細內容教育改革新征程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強大的國家必須依賴良好的教育體系。20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奮鬥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和人才引領驅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因此國家近年積極通過教育的全面發展和革新,從科技、德育、體育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實現國家的繁榮與強盛。
詳細內容體育科納入校內評估 推動同學培養運動習慣
隨着互聯網技術和電子產品普及,學生經常接觸電子器材進行學習及娛樂,間接地阻礙了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只側重於靜態的生活,久而久之自己會對健康和身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如不從根本解決學童運動參與度不足、體適能下降及缺乏運動動機等問題,不單是學校需面對的挑戰,他日也有可能為政府帶來沉重的醫療負擔。因此,學校和社會應共同努力,創造一個鼓勵運動的環境,以提升學生的運動參與度。
詳細內容體育課程如何為孩子 「未來」作準備
隨着人工智能(AI)和自動化技術的迅速發展,未來世界的面貌正靜悄悄地改變。人類將面對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挑戰,而身心健康將成為應對這些挑戰的關鍵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體育課程的角色不單單局限於鍛煉學生的體能,而是需要為他們的未來生活作全面準備。希望透過文章探討如何透過體育課程,幫助孩子在未來的人工智能世界中保持健康、適應變化,發揮潛能。
詳細內容課程發展新路向:「人文科」、「科學科」、「體育科」
2025年對作為小學教師的各位同工,將會是一個具挑戰又忙碌的一年。教育界正面對適齡入讀小一的兒童人口下降、青少年身心靈健康問題帶來的挑戰;同時,學校教育亦正積極與大灣區以至世界各地接軌,小學常識科將會分拆為「人文科」及「科學科」等,這些改變都帶來挑戰,亦帶來不少的機遇。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