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幼兒德育難點及挑戰
「正向教育」目的是發掘兒童的性格強項,懂得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不同挑戰。在推行「正向教育」的過程中,兒童之間展現出良好的品德及行為,其成效得到家長、教育局的認同及讚賞,但日後又如何讓家長配合學校方向,持之以恆地在家中以品德教育培育子女呢?這是本校推行上面臨的挑戰。
詳細內容提高課外活動素質 發展教師領導能力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未來有志於成為校長的領導者,積極參與不同專業團體,不僅能幫助行政同工掌握教育管理技巧,還能學習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學校的運作效率。香港課外活動主任協會(下稱協會)去年成立40周年,多年來提供一個支持性社群,舉辦各類型講座、研討會、考察活動等,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寶貴的專業發展機會。
詳細內容搭建國際教育橋樑 促進多元文化交流 共築共融和諧社會
黃穎詩校長在教育領域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過去在津貼小學擔任英文課程主任和副校長等職位,並於上學年加入油蔴地街坊會學校,接替榮休的張漪薇校長,擔任校長一職。面對多變的社會環境及教育非華語學生的新挑戰,黃校長如何領導學校為學生創造理想的學習環境,朝着多元和包容的方向發展,適應社會日益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成為她上任後的重要任務。今期新校長對談,有請黃校長分享箇中經歷和體會。
詳細內容學校圖書館帶動跨學科學習的力量: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實例
上一期介紹了配合小學科學科課程四大範疇的本地出版圖書,今次想分享圖書館活動帶動跨學科學習的例子。在當前教育局推動的小學科學教育框架中,注重學生的創意和科學潛能的啟發,尤其是從小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想像力,無疑是重要的方向。本人曾經在小學二年級的課程中引入「甲蟲觀察體驗工作坊」,旨在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並讓他們在互動中學習。
詳細內容培養跨學科思維 人文科價值所在
行政長官於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於2025/26學年起,將小學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及科學科,並先於小一及小四開始,分階段逐年推行,直至2027/28學年全面推展,取代常識科,目的是為了增潤中華文化、國史及國家地理等元素,讓課程與時並進,更有系統地培養學生國家觀念、民族感情和國民身分認同,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就此,協會表示歡迎,對有關前景十分樂觀,也希望今後可透過於三年前設立的「聯校中史學習圈」,繼續舉辦不同類型的學與教活動,讓小學同工提升教授人文科時的專業能力,並由前線中學中史科老師分享國家歷史及中華文化的教學策略、設計跨學科活動以結合國安教育與價值觀教育等等,以達致教學相長。
詳細內容創新科技嘉年華2024 教大以科技建構美好生活
為推廣社區的創科文化,由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4」已於去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在香港科學園順利舉行。是次嘉年華的主題為「科技引路 創新啟航」,展開一系列與創科相關的互動和教育活動。作為教育人才的搖籃,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亦在創新科技署資助下,以「透過科技學習︰發揮創意使生活更美好」為主題,設4大展區,展出多項與生活及教育相關的創新發明,參觀者可以親身去觸碰、操作項目,讓他們深入了解科技在提升學習成效和生活質素方面的潛力和未來發展方向。
詳細內容優秀教師20周年前瞻:我心目中的優秀教師
為凝聚專業力量,鼓勵追求卓越的精神,教聯會自2005年起便舉辦「優秀教師選舉」,今年踏入20周年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多年來,教聯會一直密切關注香港教育的發展,不斷透過調查研究和政策倡議,為香港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優秀教師選舉」時至今日已累計超過700位得獎老師,獎項在教育界具有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力,為整個教育界帶來新的啟發和思維,注入活力和正能量,在教育事業作出更多貢獻,推動香港的優質教育不斷創新向前。今次邀請2013優秀教師選舉教育管理組個人得獎者——五邑鄒振猷學校鄭麗娟校長,分享優秀教師選舉的角色與新一代教師的能力素質。
詳細內容有機融入中文課程 深化品德情意教育
價值觀教育是學生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基礎。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的吳善揮老師和陳玉群老師將「愛己愛人,感恩惜福」的價值觀融入中國語文科課程,希望透過是次計劃,將相關理念灌輸給同學,培養他們成為懂得感恩、報答家人、回饋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年輕人。這個計劃備受嘉許,獲得2024年優秀教師選舉的教育管理組獎項。
詳細內容VR及AR融入教學 沉浸式虛擬考察
隨着科技的發展,電子學習被廣泛運用到課堂,令教與學的方式更趨多樣化。鳳溪第一中學生物科主任黃凱雯老師以「谷埔的濕地探究」為題,在課堂中加入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設計課堂教案,進行濕地生態的教與學,讓同學探索谷埔生態系統,包括紅樹林生長環境、荒廢農地的生態概念及荒廢農地的生態演替。運用先進科技,釋放課堂時間,為學生提供更靈活的探究式學習體驗,藉以鼓勵同學在虛擬空間自我探索及自主學習。該計劃備受肯定,榮獲2024年優秀教師選舉教學組獎項。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