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課後重回正軌 親子協力 重構生活計劃
復課至今已有一個多月,雖說是一眾家長最期待的畫面,卻同時面對不少難題,諸如小朋友已習慣網課,因而慣性要求使用平板電腦;疫情下有太多衛生事項需要注意,小朋友因而不想外出等等。然而家長除了擔心子女在學術上能否追上進度外,由重新適應校園生活,以至日常作息,減少screen time,以及多做運動等課題,統統都需要協助子女重組生活秩序。以下有些小貼士,可以讓親子協作,一同在新常態下把生活重回正軌。
詳細內容嶄新生命教育 應對世界變遷
自去年以來,本港以至全球接二連三出現疫情、政治運動、經濟衰退和氣候變化等議題。在這個世界動盪的年代,各行各業必須臨危變陣,在長時間停課下,老師、學生、家長除了日以繼夜追趕停課期間的課程之餘,亦需共同思索未來教育的出路。透過掌握世界趨勢,與時並進,教育界採取了「新常態」學習模式:全面網課、半面授半網課、有社交距離的面授課等。
詳細內容
皇仁舊生會中學
冀望疫情不再 期待學校泳池重開
今年疫症横行肆虐,不只學校要提早放暑假及停止面授課堂,很多運動場館也暫時關閉,令市民減少了出外運動的機會,未能舒展身心。隨著疫情稍緩,學校漸漸恢復面授課堂,而政府也陸續重開各種康樂設施,放寬各場地的人數限制,大眾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同時,再次能於石屎森林內伸展筋骨,做喜歡的運動,其中當然少不了游泳!不少人為了抓緊夏天的尾巴,到泳池或海灘曬曬太陽,暢泳嬉戲。
詳細內容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疫情下成績最大進步生的秘密
新學年開始,筆者與同事從初小至高小,找來十多位在上學年學期末總結性評估中,成績獲最大進步的學生進行面談,並與其家長進行電話訪問,嘗試分析學生在長時間停課的困難環境下,成績仍獲大幅進步的原因。綜合受訪者的內容,找出他們的共通點,發現了最大進步生的秘密,以下分享其中三點:
詳細內容把握自主電子學習要點 勿成為「電子奶嘴」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各行各業都面臨不少衝擊,當中對教育界的挑戰尤其巨大。數月之間,便從傳統學校聽講課堂,轉變成在家學習,促成電子學習風氣,更從大學一直伸延至幼稚園。而關於幼兒電子學習,向來備受爭議。事實上,現今電子產品普及化,幼兒電子學習確是一把雙面刃:使用得宜,學習效益自然是事半功倍;使用不當,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造成影響。面對如此挑戰,家長只要把握好電子學習的平衡點,就能讓孩子隨時隨地汲取大小知識。
詳細內容「讀唔讀 N班好?」 拆解幼兒班迷思
孩子踏入兩歲,「讀唔讀N班好?」便成為每位家長的頭痛問題。所謂「N班」,便是學前幼兒預備班(Pre-Nursery),坊間也以PN班及「兩歲班」相稱。根據教育局的規定,K1班的入學年齡為2歲8個月以上,而N班則為2歲。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