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hough、But 真的不能共存嗎?
還記起小時候上英語課時,受母語中文影響下,對老師各種英語文法解說經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疑問。例如 “although”不能跟 “but”同時使用;又「那兒有….」必須是 ”there is/are….”,而不能用“there has / have”。
詳細內容如何塑造孩子的個性
每次在學校教育講座中,介紹完這兩項比較吸引家長的特色,而又令家長聽得入神後,我必定會補充一句,品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從而把他們從孩子學得良好的英語、發展創科頭腦及具有運用綜合能力去解難的醉夢中叫醒,因為教育的原意就是要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內涵的人,而不是只聚焦於知識層面。
詳細內容升小選校策略——了解子女特質 尋找最合適的學校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已公佈收生結果,獲心儀學校錄取的學生父母固然感到高興,落選的學童亦無須灰心,學生家長仍可透過明年1 月中旬的「統一派位」,辦理選校手續。
詳細內容打開英語閱讀能力不好之謎(三)
很多人會歸咎自己的閱讀困難在於認識的英語詞彙太少,筆者覺得此說法過於籠統。甚麼是足夠?要學懂5000 個字? 抑或10000 個字?甚至是全本字典的文字呢?要看懂一篇文章的內容,根本沒必要明白每一個字的意思,而是要着眼了解作者編寫文章的目的及整體的內容意思。
詳細內容教育暖實力 生命教育的時代意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教育與生命的關係,有以下的闡述:教育是Education of Life ( 生命的教育)、Education by Life ( 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Education for Life ( 為生命而教育)。簡而言之,「生命教育」就是以人為主體、關懷人的教育,即以生命感動生命、觸動心靈,能使人們成長的教育。
詳細內容不甘平庸,飛越100 分
多年前一位老師走來問:「剛才我監考,見到你的學生不論能力好的和欠佳的都埋頭苦幹,努力做到最後一刻收卷為止,你施了什麼魔法?」筆者當然沒有魔法,只是用上一份120 分的「飛越100 分」試卷。
詳細內容開課了﹗讓孩子無懼上學
九月開學至今已半個月多,從幼稚園升上小學的小一新生,融入新校園生活,或者仍有待適應。面對新環境,總會抱有期待和不安,小學的校園面積、設施、人數,遠較幼稚園龐大和複雜;上課模式的轉變也是小一新生的壓力源頭,若無法了解和疏導孩子的情緒,最終孩子可能會害怕、厭惡上學。因此,不只小一新生需要面對適應問題,家長和學校更要攜手合作,共同應對。除了追求課業成績,孩子的身心成長也要有健全發展。
詳細內容幼小銜接,重中之重
幼稚園升小一,小六升中一,中六升大一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關卡;不同階段的過渡至為重要。可惜,筆者覺得無論學校和家長都容易低估學生「銜接」的問題,掉以輕心,尤其是「幼小銜接」常常被人忽略!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