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英文閱讀學習程式 運用創新人工智能 生活化教材添學習趣味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協理副校長(學術質素保證)兼心理學系副教授楊少詩博士深明小學階段是學童學習英語的黃金關鍵期,若能從小打好基礎,將能提升他們日後的英語學習力。所以她與團隊設計了兩個融入人工智能元素的英語學習程式,利用故事、兒歌、互動短片和遊戲等教學材料,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詳細內容開設「真相追擊」Facebook 查證專頁 協助市民掌握正確資訊
坊間充斥着海量的資訊,一息間叫人很難分辨出訊息到底正確與否,尤其有關疫情的問題,例如:新型冠狀病毒可經鞋底傳播嗎?吃淡水魚會有機會感染肺炎?對於長者而言,要查證網上資訊的真偽,更是難上加難。有見及此,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柯培麗博士先後開設了兩個針對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平台,方便市民隨時查證健康資訊。首先建立的「健康天文台」在學校間造成不錯的反響,其後柯博士及其團隊更為長者開設了 Facebook 專頁「真相追擊」。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完善規劃職涯發展 把握機遇 邁向卓越
每年4月至6月為學校招聘旺季,加上受疫情影響,教育界需面對人才流動問題,無論是教育界新血、富經驗和具能力的中層管理人才,皆出現了空缺。其實,教育界不乏有志之士,希望為教育理想盡展所長;同時,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更推出教育專門招聘網站,讓學校可以免費刊登招聘廣告,令準教師專才求職更添便利性。除了滿腔熱誠,個人職能上的自我增值與心理上的自我調節,亦是求職時讓校長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關鍵所在。為探討有關教育界人才流動問題,特別邀請香港教育大學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教授和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及教務長鄭美紅教授,分享準老師應如何裝備自己順利求職,以及完善規劃職涯發展,為向上流動做好準備。
詳細內容承傳中華傳統文化 教大成立國學中心
國學乃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專門學術,弘揚五經六藝之學。香港教育大學獲鮑俊萍女士捐款港幣1240萬元,成立「香港教育大學國學中心」,在香港及大灣區開展中華傳統文化課程及教研項目,推動國學發展,國學中心的工作重點,包括舉辦大成國學講座系列、進行大型學術研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學核心課程師資養成計畫」等。
詳細內容合約承諾×同儕審評 建立公信評分機制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胡志強教授從過往的經驗裏提取構思,和其團隊開發了評核「個人分數網上評估系統」(下稱:OASIS)。OASIS 是一套為團隊項目的個人貢獻進行評分的系統,利用團隊成員的互相評估數據來計算基線,以數據為本,計算出公平合理的分數。美國和亞洲九間大學共二十八位教師採用了這個系統,改善了大約一千八百名學生參加的二十三種不同課程的團隊學習方式,在 2020 年 IIIC 國際創新發明競賽中奪得金獎,更在 2021 年再下一城,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榮獲金獎。
詳細內容憑眼球移動瞬間判斷 準確判斷戒毒成效
已戒毒人士需要完全戒清毒癮,才能重過新生活。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梁智熊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為了更準確評估戒毒成效和復吸的可能性,將眼球活動追蹤技術應用在戒毒研究上,讓戒毒人士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狀況。這個研究計劃是香港首個揉合眼球活動追蹤技術、「叫色測試」、「內隱聯結測驗」和「移點偵測」,評定戒毒康復治療成效。計劃於 2019年 11 月美國波士頓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布,在2021 年更榮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
詳細內容由城市樹木啟發生命教育 冀全民擔任樹木監察員 共享綠色城市
2018 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時,大量樹木受到破壞,對生態環境及市民生活均造成極大影響。然而這亦成為一個契機,讓大眾以生命教育角度出發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李子建教授和社會科學系詹志勇教授和鄒倩賢博士為探討城市植林和社區發展之間的平衡,與團隊研發出 Tree Portal「樹之門」流動應用程式,希望透過普及科學,提高市民對樹木科學的認知,從而學會珍惜大自然,達至生命教育。
詳細內容支援新校長 學界後浪 創出教育新動(18期)
時代變更,人事更替,近年不少新校長上任,形成一股新動力。校長作為學校的領頭人,其領導直接影響學校發展方向。校長若能作出明確而具前瞻性的導航,學校行政效能和教學質素亦會有所提升。所以,當校長新上任後,教育局會提供課程予新校長,協助他們適應新崗位,期望各位新校長能發揮所長。然而近年社會動盪加上疫情,由停課到復課再到長期防疫,重重挑戰前所未遇。固有的新校長課程,能否啟發新校長應對全新挑戰?今期《教育專業》請來 4 位新任校長和 2 位支援新校長的學界前輩,齊齊分享大時代下新任校長的感悟。
詳細內容「3Es情+社同行計劃」 以遊戲為本 支援幼兒 社交情緒教育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專家分享
近年的幼兒教育亦對幼兒情緒有所關注,市面上有不少與幼兒情緒相關的繪本,可供教師及家長使用,然而尚欠缺一套完整的指標或系統。有見及此,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鍾杰華教授及林俊彬博士領導團隊展開「3Es 情+ 社同行計劃」,希望幫助老師教導學童認識和管理自身的情緒,同時將數據收集,制定了「華人幼兒情緒社交能力量表(Chinese Inventory of Children’s Socioemotional Competence, CICSEC)」,進一步完善計劃,為本港幼兒社交情緒教育提供針對性的方案。
詳細內容「講求事實數據的新一代」理財教育網上平台 審視網上資訊 推廣個人理財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專家分享
在電子商貿發展千里的現今社會,購物成了指尖間剎那的決定,可是在這種無處不在的消費誘惑下,香港社會似乎未能向青少年提供適切的引導。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姚偉梅教授認為:「理財沒有所謂的特定路徑。即使是成年人,他們對於一些基本理財板塊也不太了解。」「講求事實數據的新一代」理財教育網上平台為學界示範了可以如何有效地推行網上理財教學,並獲得各界肯定。平台獲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頒發「理財教育獎 2021」及「理財教育獎 2021—質量」大獎,以表揚教大在推動理財教育的成效。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