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 全方位支援升小銜接

「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 全方位支援升小銜接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學童在升小銜接時,需要適應新的學校環境、學習模式及社交群體,當中往往會遇到不少挑戰。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下,於2021-2022學年推出為期兩年的「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循多方面支援孩子適應小學生活,並向全港小一生免費派發3套實證為本的「教大賽馬會升級資源套」,計劃惠及約15萬學生,計劃另一方面亦提供「校本支援服務」,支援合共61間小學。計劃總監、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劉怡虹博士表示,團隊期望透過此計劃,與學校及家長攜手同行,幫助學童以正向態度迎接小學的學習旅程。

詳細內容
傳統國術糅合創新科技 促進中華文化發展傳承

傳統國術糅合創新科技 促進中華文化發展傳承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太極是一種中國傳統武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不但蘊涵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價值,更有助於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為了向社會普及更多太極資訊,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副教授洪強博士帶領團隊開展「進階太極新體驗:太極招式新字體與 AR 技術的融合」的研究項目,透過結合原創太極中文字和遊戲化訓練,以擴增實境 (AR) 和 3D 動畫的形式,協助學員沉浸式練習太極。項目更因此榮獲「2022 年加拿大發明及創新大賽」金獎及兩項特別獎、「2022 年台灣國際創新與發明大賽」金獎。

詳細內容
與時並進 切合社會需要 推動教育創新發展

與時並進 切合社會需要 推動教育創新發展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李子建教授積極推行教育研究及發展計劃,致力加強教師教育的質素,以及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及世界各地的教育交流與協作,今年9月正式成為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新任校長。面對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李校長如何帶領教大推動教育創新發展,加強香港與內地及國際的教育交流?今期新校長對談,特此到訪教大訪問李子建校長,聽他現身說法談教育新展望。

詳細內容
探討機械人教育的實踐與創新

探討機械人教育的實踐與創新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機械人教育(Robotic Education)在科技時代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技術創新、教育改革和社會影響均具有深遠的意義。機械人教育的推進與發展對經濟帶來的好處是明確的。先進的機械人技術不只能為相關的設計、維護和操作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它還助長了自動化和最佳化製造過程,從而提升產能並減少人為失誤。國家或地區若具有高度的機械人技術,將更容易吸引外國投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詳細內容
建立教育科技生態圈 攜手邁向創科新里程

建立教育科技生態圈 攜手邁向創科新里程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科技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不但為年輕人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注入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亦能夠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造更寬廣未來。香港教育大學(下稱「教大」)深諳科技創新之於教育的重要性,遂積極推展科技教育,並取得顯著成效。自 2018 年起,教大於多個國際發明展覽共獲得 117個科技創新相關的獎項,其中更包括 33 項金獎,成績斐然。同時,為共建可持續發展的本地教育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由教大主辦及創新科技署資助的「教育科技創新巡禮 2023」(下稱「活動」)於 6 月 13 日順利舉行,展示了大學最新研發的教育科技項目及研究成果,吸引超過 400 多名教育界工作者、科技公司及社區領袖參與,讓業界可藉此機會就着科技及教育進行深入交流。

詳細內容
虛擬就業體驗助建生涯規劃教育 設計真實個案片段 快速認知職場需要

虛擬就業體驗助建生涯規劃教育 設計真實個案片段 快速認知職場需要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界越發重視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生涯規劃亦被視為持續和終身的過程,同時是全人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不但可培養學生認識自我、個人規劃、訂立目標及反思和修訂的能力,更能了解到各升學就業及銜接培訓的途徑、職業操守及職場資訊。為帶動生涯規劃教育,為香港年青人帶來更真實的職場體驗,馮錦婷、殷錫輝及胡以就憑藉嶄新的理念,成功獲香港教育大學「教育 + 與社會企業家基金計劃」(EASE Fund計劃)支持,創立「KeWeYa 可為也」,作為一站式在線職業平台,通過互動項目和在線職業資訊,讓學生早一步走進職場世界體驗,模擬職場生活,並為企業及社會打造未來人才庫。

詳細內容
如何可持續發展人工智能

如何可持續發展人工智能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政府應否控制或促進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是一個複雜且備受爭議的問題。雖然人工智能機器人有可能為交通、教育、建築和醫療保健等各個行業帶來眾多好處,但也有人擔心它們對社會的影響,例如工作崗位流失、道德影響和潛在的濫用。政府在規範人工智能的發展必須謹慎,平衡創新和保護公共安全與福利,同時亦要確保滿足道德和公平的考慮。

詳細內容
在中小學應用元宇宙機遇與挑戰

在中小學應用元宇宙機遇與挑戰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隨着元宇宙的應用融入各行各業,教育界亦開始討論元宇宙在教與學的應用。元宇宙所涉及的應用技術廣泛,包括網絡基礎設施、管理技術、基本通用技術、VR 物件連接和 VR 空間融合等等。通過 VR、數位孿生、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資訊技術塑造的虛實融合教育環境,可促使師生在虛擬的教學場所進行即時互動。中小學應用元宇宙的學習形式是現實和虛擬混合式學習或是以全虛擬式學習。人與電腦機器系統聯繫起來,促使教師和學生可通過虛擬與現實融合互動。

詳細內容
深入兒童心理 設立角色學習套件 輔以靜觀課程 Winky Buddy結伴成長

深入兒童心理 設立角色學習套件 輔以靜觀課程 Winky Buddy結伴成長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生活在節奏急促多變的都市,壓力是生活中無可避免的一環,尤其疫情下,即便只得 3、4 歲的幼童,亦一樣會受到外來環境影響而感到有壓力,從而產生情緒問題。靜觀兒童導師侯易廷(Grace)表示,當孩童面對壓力,多數不懂疏理個人感受,與大人分享,反而會出現情緒不安或哭罵,而停止不到或控制不到自己的激動行為,或表現出退縮,甚至出現行為倒退,如吮手指和尿床等。為此,她聯同同樣具備專業兒童心理學知識的潘慧敏、李杏麗和鄭鵲創立閃亮夥伴有限公司(WinkyBuddy Limited),透過 Winky Buddy 一角,走進幼童敏感善良的心,並推出有趣的學習包、益智玩具和課程,引導父母相伴子女一同面對成長路上的不安和陰霾。

詳細內容
GPT-3技術生成試題 減輕教師工作量 同步走向未來教育

GPT-3技術生成試題 減輕教師工作量 同步走向未來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隨着科技急速發展,香港教育界近年亦引入創新教育科技,鼓勵同學理解科技的應用,並增加電子教學的比例,通過影片和應用程式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Learning Autonomy),讓他們自行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和進度。卓閱教育有限公司(READily Limited)由一群就讀於香港教育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大學生聯手創立,去年他們更脫穎而出,得到香港教育大學「教育+ 與社會企業家基金計劃」(下稱「EASE Fund」)的贊助和支援,利用嶄新人工智能技術,創建英語閱讀理解練習平台「READily」,減輕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提供更貼合學生興趣和能力的訓練題型,同時豐富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與教育界一同走向未來教育。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