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縱橫識字」手機程式 一次過學懂中文字的形音義
要學好中文,能辨認出單字是最為重要的基礎,對外國人來說,是很難跨越的學習難點。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的謝家浩博士多年來鑽研中文教育,為了能協助學生建立穩固根基,他與團隊創作了「縱橫識字」手機應用程式,由認識筆劃、筆順、部首、讀音等為起點,帶領學生進入中國語文的浩瀚天地。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輔助風道吹嘴設 打破樂器界限 學習古樂不再困難!
享受音樂無分國界,我們不應受地域、身份、社會環境等因素而有所限制。對於希望演奏的人來說,很多歷史悠久的傳統樂器技術門檻較高,很難學習,令很多初學者卻步。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的松信浩二博士身為一名演奏家,同時亦是一位教育者,認為如果樂器使用上花點心思,能夠輔助學生克服技術困難,傳統樂器其實也可以平易近人,人人可學。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帶領教師並肩前行 以活動帶動學習讓學生展翅飛翔
上期的《教育專業》邀請到現職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創新領導計劃」的副總監曾永康接受訪問,與大家分享教育哲學及教學研究怎樣優化教育,以其豐富的行政經驗,實踐如何運用管理思維去管理一間學校的實用建議。今期再以曾永康在潮州會館中學擔任了12年校長的寶貴經驗,分享如何為學校定位、及以活動帶動學習的經驗例證;校長怎樣可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帶領老師前行,啟發其成長,老師與學生都能相長,讓學校變成真正培育人才的地方。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以教育哲學為本 推動教學研究 賦予老師宏觀視野
教育,對教者來說,是終身志業;對學生來說,是建構人生的開始;對教育家來說,是育人之學說。說起教育管理這課題,很多人也會聚焦於學校的管理或課程規劃,其實教育哲學亦同樣重要,兩者雙管齊下,才能營運及管理好一所學校,達到培育人材的目的。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提升小學中文科科主任規劃與管理能力:從設計測考卷出發
如果我們希望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作一次身體檢查。如果我們想知道自己是否過重,BMI方程式(即是將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大概可以給我們提供答案。如果家長或教師想知道孩子的學習表現,很自然的就會想到一份測考卷。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教育不只談成績 學習與成長 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是什麼?曾擔任過校長,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校長特別顧問、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副主席戴希立認為,一直有參與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的工作,學校教育,依然是他最大的著眼點。「簡單來說,學校對學生最重要做到兩個功能——學習和成長。除學習知識外,亦要幫助他們在學習生涯中建立德、智、體、群、美,建構一個完整的價值觀。」
詳細內容9 億元「全方位學習津貼」 老師,準備好了嗎?
每當有大量資源到校時,絕大部份的老師應該是擔心多於開心,有資源到校即表示將有大量的採購、招標、交流活動、帶比賽、開會研究、寫報告……預告了老師以上沒完沒了的工作接踵而來。9億元的「全方位學習津貼」是一個恆常的撥款,老師們,準備好了嗎?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STEM教育只是概念 學習精神 才是成敗關鍵
要先此聲明,我是一個崇尚科學探究、熱愛創新科技的人。今次要討論的焦點,並非科學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這點完全不容置疑。香港要增加科研開支,以提升競爭力,也同樣毋須爭論。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成也團隊,敗也團隊?由新增副校長崗位說起
隨着問責制度普及,以及學校不斷面臨具挑戰性的教育目標,學校的事務比以往更為複雜,校長幾乎不可能單靠個人的領導,來滿足和影響整間學校的生態環境。所以,「團隊領導」勢必成為學校高效運作和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團隊工作的突顯優勢在於,它是由校長啟動和參與的群體過程。在此過程中,團隊成員共同努力,就複雜的問題擬出有效的決策、並展開聯合行動(Gronn,2002)。然而,卻有相當多的研究證據顯示:管理團隊往往不能發揮他們的潛能(Janis, 1982; Stasser & Titus,1985);此外,文化以及人際關係的因素亦可能會促進或阻礙參與式群體過程。可見,在現實的學校環境中,要做好學校領導,真的成也團隊,敗也團隊。
詳細內容教聯會教師體育節2019揭幕 同工同樂
教聯會年度盛事兼品牌活動——教師體育節已踏入第12屆!有賴來自全港200多間學校、逾1,400名同工支持及參與,活動順利舉行。除傳統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躲避盤比賽外,親子體驗項目亦載譽繼續舉辦,當中包括旱地冰球、穿雲箭、室內單車及家庭羽毛球等,讓一眾同工寓運動於家庭樂。今年新增輕排球比賽,以滿足擅長不同球類活動的同工。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