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回歸25年 實踐求進精神 瞻前顧後不忘初心
香港都會大學的前身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於1989年成立,較香港特別行政區只「年長」八年,在這短短三十三年期間,香港的高等教育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由最初只有兩所大學,增至十多所高等教育學府,當中包括八所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學。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於1997年升格為香港公開大學,更於去年正式採用新校名香港都會大學,是一所管理完善的自資院校。
詳細內容回歸25年教聯路 堅持愛國愛港 教育專業為先
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教聯會主席黃錦良回顧這四分一世紀的路程,堅定地表示教聯會一直旗幟鮮明,愛國愛港,服務同工,不忘初心。「回歸之前,香港出現移民潮;回歸初期,人心浮動,香港人的國家觀念從來不強,這對教聯會來說是挑戰,也是契機,做好服務同工的工作。」黃錦良憶述,當時教聯會為尋求突破,開展很多活動。本來,他們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愛國學校的教職員,以直資學校為主,人數約數千人,回歸後亦開始多了主流的官、津學校對教聯會的服務有需求,會員人數陸續增加。
詳細內容回歸25年教聯路無畏無懼 堅定走愛國愛港教育路
回歸至今25年,教聯會會長黃均瑜見證着愛國教育從殖民地管治時代的備受打壓,到今天的特區政府逐步撥亂反正,確立教聯會從來抱着「愛國愛港」立場,縱使面對重重困難,仍本着「凝聚專業,服務同工」精神,以理性務實態度促進教育專業發展。
詳細內容回歸25年 香港教育的變化
香港回歸祖國懷抱二十五年,回顧往昔,在教育方面經歷了重大變化,其中最劃時代的改變,必須提到「三三四」新學制的推行;此外,配合新學制,舉行多年的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也於2012年劃上句號,取而代之是中學文憑試。展望將來,在全港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將會是特區政府的重點教育政策之一。
詳細內容你和孩子感到幸福嗎?
如果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感到幸福嗎?」相信你第一時間便會回想最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從而判斷自己是否幸福。其實,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各有不同,有人認為不用工作和環遊世界就是幸福;有人認為能夠維持基本的衣、食、住、行已經很幸福;亦有人認為內心感平安才是幸福。那麼,開心又是否就等於幸福呢?
詳細內容千變萬化的用法
上期談及【set】字是英語中最多用法的單詞共有超過430種,很多讀者也有興趣知道。筆者篩選了一些日常生活經常帶有【set】字的句子與大家分享。這裏只囊括了【 set 】字百分之五的例子,英語的千變萬化配搭真是令人佩服喔!
詳細內容了解高敏感兒童 親子共行成長路
「高敏感兒童」比一般的兒童更容易被生活上的細節困擾,對部分家長而言,他們難以理解自己的小朋友為何會有如此奇怪的舉動,誤把子女標籤成難教、膽小、不聽話、頑皮等,令雙方都飽受生活上的壓力,產生出很多磨擦。因此,「高敏感」一詞近年在父母圈子中獲廣泛討論,如果子女天生為「高敏感兒童」,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導並與子女相處;遇到生活上的困難時,又該如何解決?以下會探討高敏感兒童的特徵,並由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趙潔華校長及東華三院方樹福堂幼稚園高頴思校長為大家分享,跟高敏感兒童生活上的親子相處小貼士。
詳細內容疫情下的學習機遇
對學生的學習充滿擔憂是人之常情。對以跨境生為主的學校來說,大部分學生已兩年多沒有回學校了。當中涉及非個人可以掌控的因素,惟學生的學習仍掌控在學校手中。危中有機,當團隊抱着能做多少便做多少的心態時,藉全校BYOD 之利,學生的回報,原來是具創意的學習成果。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