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新校長 學界後浪 創出教育新動(18期)

支援新校長 學界後浪 創出教育新動(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時代變更,人事更替,近年不少新校長上任,形成一股新動力。校長作為學校的領頭人,其領導直接影響學校發展方向。校長若能作出明確而具前瞻性的導航,學校行政效能和教學質素亦會有所提升。所以,當校長新上任後,教育局會提供課程予新校長,協助他們適應新崗位,期望各位新校長能發揮所長。然而近年社會動盪加上疫情,由停課到復課再到長期防疫,重重挑戰前所未遇。固有的新校長課程,能否啟發新校長應對全新挑戰?今期《教育專業》請來 4 位新任校長和 2 位支援新校長的學界前輩,齊齊分享大時代下新任校長的感悟。

詳細內容
小金額 大支援 助小學 IT 活動更上一層樓(18期)

小金額 大支援 助小學 IT 活動更上一層樓(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政府持續投入大量資源,讓學校可以購買所需的資訊科技專業服務或購置設備,以及舉辦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藉以加深中學生對嶄新資訊科技的認識,以提升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及培養創新思維,推動資訊科技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選擇相關科技範疇的大專課程和在未來投身創科行業。除提供財政資助外,資科辦亦會成立一站式專業支援中心,為學校提供專業意見和支援。

詳細內容
擺脫 STEM 觀念 以「創新」一詞多思考——香港才能教育研究會分享(18期)

擺脫 STEM 觀念 以「創新」一詞多思考——香港才能教育研究會分享(18期)

教育傳媒 教案分享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香港與世界各地連繫頻繁,加上完善的教育制度及本地科研實力,原本具備發展創新科技業的優越條件。根據 世界經濟論壇 2019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整體競爭力在全球排名第 3 位,可惜在「創新能力」只得第 26位,並於2019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科研基礎設施」亦只得第 23 位。由此可見,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尚欠足夠的基建和培訓。

詳細內容
反思科技產品使用習慣 如何銜接大灣區發展——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18期)

反思科技產品使用習慣 如何銜接大灣區發展——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由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下稱「資科辦」)負責的「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和「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香港中文 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樂見其成,然而他認為計劃暫未考慮如何對應大灣區發展,日後可能出現銜接問題。

詳細內容
推動科技教育 追上全球步伐(18期)

推動科技教育 追上全球步伐(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根據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香港在各方面一直表現優異,然而從 2015 年開始,於科學方面由第 2 位跌至第 9 位,並於 2018 年降至 517 分,跌至歷年新低。有港區 PISA 研究的學者指出,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的排名,不只局限於學科範疇,科學成績也可能受科研風氣影響。當社會或校內的科研和創科氛圍不足,自然影響學生的興趣發展。排名及數據從來只是表象,背後牽涉更加深沉的因素。

詳細內容
全盤開展小學創科教育 倡議設立創科教育主任——專訪教聯會梁俊傑副主席(18期)

全盤開展小學創科教育 倡議設立創科教育主任——專訪教聯會梁俊傑副主席(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在數碼時代,資訊科技擔當着舉足輕重的角色,政府深明此道,明白需要讓年輕一代盡早打下穩固的資訊科技基礎,遂擴展「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至所有公帑資助小學,推行「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培養學生對數碼社會的認知。教聯會副主席兼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梁俊傑校長對於計劃表示歡迎,同時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支援,使資源能夠更好的利用,令計劃事半功倍。

詳細內容
INNO LAB 成功經驗分享(18期)

INNO LAB 成功經驗分享(18期)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案分享 校長專訪

培僑中學伍煥杰校長、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鳯中學電腦科科主任鄭志鴻老師及馬鞍山聖若瑟中學余建文老師分享申請「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成功經驗。

詳細內容
想像未來 培育科技創新新世代——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專訪(18期)

想像未來 培育科技創新新世代——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專訪(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香港對資訊科技人才求賢若渴,政府早在 2015 年推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開始加強資訊科技教育,各種計劃亦應運而生。為此,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下稱「資科辦」)推出全新的「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及即將出台的「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為學界提供達 7 億港元資助。資科辦亦開宗名義,為學校「拆牆鬆綁」,吸引更多學校參加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多資訊科技相關活動,在學生心中埋下創科種子。

詳細內容
首屆VR for Good香港中學生虛擬現實挑戰賽  以VR創新技術改善香港心理健康和環境

首屆VR for Good香港中學生虛擬現實挑戰賽 以VR創新技術改善香港心理健康和環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VR技術初期多應用於模擬訓練、模擬手術操作,發展至今已應用於不同範疇,大會希望透過VR for Good 挑戰賽鼓勵香港中學生發揮創意,以「改善心理健康」和「改善環境與可持續性」為題材,設計創新的虛擬現實方案,共同應對香港社會和環境這兩個本港最逼切的社會問題。

詳細內容
隨樂而知 感受情緒

隨樂而知 感受情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上一期我們探討了「藝術性的表達,往往比語言更豐富」這一課題,今期筆者想和大家進一步闡述藝術性的表達特質,以及對兒童的好處。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