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之下 教師顯價值

疫境之下 教師顯價值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今年九月,在疫情反覆的狀況下學校延遲開學,學生、家長和老師原本已經需要面對很大的挑戰。到了十二月,又再一次改為網上授課,相信全港學生和家長都感到無可奈何。

詳細內容
跨界別合作 利用創新科技 攜手建造 綠色校園

跨界別合作 利用創新科技 攜手建造 綠色校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氣候變化是全球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教育局早前發出指引,促請所有學校制訂並實踐校本環保政策,推動環保教育以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響應環保的態度和實踐環保生活。環保教育除了融入小學常識課、中學生活與社會科、通識教育科之外,學校亦可以透過與商界夥伴合作,改善校園能源效益,減低消耗,利用創新科技有效地推動環保教育。

詳細內容
課外活動 以興趣為先

課外活動 以興趣為先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疫情下經常停課,不少家長緊張小朋友的成長發展,於是為子女報讀很多課外活動。學習課外活動,原意是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音樂、運動、藝術等項目,藉此豐富他們的經驗,同時亦助孩子擴闊眼光,培養興趣。

詳細內容
學習詞彙必殺技(續)

學習詞彙必殺技(續)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要學好詞彙,除了功能、配搭、文法外,還有其他九項須知,今期會為大家集中講解三項:讀音、串法和字義。

詳細內容
為大灣區建立首間銜接香港課程的港人子弟學校

為大灣區建立首間銜接香港課程的港人子弟學校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培僑書院即將於大灣區辦學,緣起於2017年7月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代表在香港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確立大灣區建設的合作重點領域,包括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當中亦包括了教育範疇。

詳細內容
調撥合適資源 大力推行E-learning 讓電子學習 加速前行

調撥合適資源 大力推行E-learning 讓電子學習 加速前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政府在這段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仍然在 通識科改革細節《施政報告》調撥大量資源來投放教育,是十分高興的一件事。近幾年來,資訊科技教育愈走愈前,本港經歷了幾波疫情,許多老師和學生對電子學習已經不再陌生,這是大好機會讓電子教學繼續發展下去。

詳細內容
奪優秀教師獎 拓展教師專業路

奪優秀教師獎 拓展教師專業路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寶血會思源學校梁汝輝副校長2018年時,以電子教學教導學生如何自行設計摺紙圖樣。疫情停課期間,梁副校繼續推展電子教學到不同範疇,完全做到停課不停學,讓學生即使坐在家中,學業上仍能有所進步。梁副校坦言,教聯會的優秀教師選舉獎項令自己在教學路上成長不少,後來也奪取其他教師獎,讓他十分感恩當年得獎。梁副校說:「優秀教師獎好像一個成就解鎖,一旦解鎖了,其他機會亦出現了。」

詳細內容
電子教學 新出路 通用化軟件 以大數據提升教學

電子教學 新出路 通用化軟件 以大數據提升教學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優質教育基金準備了20 億元協助學校推行電子教學,不少學校申請基金設置VR 眼鏡、VR Cave 等,同時學校以節儉的態度為主,所以停課期間,只選用免費的管理平台(如Google Classroom)。這一切的舉措,是否真的能推動電子學習,甚至提升教學效能?八達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總監譚永基先生(Hillman)則認為,疫情下學校追趕時代步伐,被迫走上電子教學之路,然而電子科技始終不是他們的專業範疇,有些地方難免不明白當中主次為何。專業的由專業的來,讓Hillman 詳解電子教學,有何新出路。

詳細內容
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 第7點:將生涯規劃的元素融入課程

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 第7點:將生涯規劃的元素融入課程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香港賽馬會「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 for Youth@ JC 團隊根據香港的情況及學生需要撰寫了《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Hong Kong Benchmarks for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簡稱為 HKBM), 由香港教育大學葉蔭榮博士擔任計劃總監,筆者學校是試行HKBM 學校之一,HKBM 共有十項準則,今期繼續分享第七項準則。

詳細內容
解壓新方法

解壓新方法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在疫情期間,重新編排教學進度,製作教學簡報,甚至學習使用各式各樣的軟件提升教學趣味,相信各位同工定必施展渾身解數,使網上教學變得更有效能,更「不一樣」。然而,每天都花上數小時面對螢光幕,定必身心俱疲,長遠而言,甚至影響健康。紓壓方法因人而異,「運動」對筆者而言,則是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良方妙計。因此,筆者希望於此分享三個透過運動紓壓的小心得。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