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動駕駛 看學習人工智能
新學年開始,學校都為新一年的課程作準備。於剛過去的暑假我便參加了不少人工智能教學的相關教師工作坊,為來年設計教學活動做好準備。在廣泛的理論學習內容當中,透過自動駕駛汽車的實驗學習人工智能,是真正可讓同學體驗人工智能開發和其威力的難得學習經歷。
詳細內容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
自創音樂教學法課程書 理解音樂背後真諦
相信許多音樂老師都會有此疑問:「學生如何才算掌握或學懂一首歌?」即使是一首簡單的歌曲,也含有不同組合的拍子、節奏及旋律,例如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瑪莉有隻小綿羊》,當中也包含了「附點節奏 」,究竟我們應該怎樣向學生教授一些比較複雜的節奏或旋律呢?當然,傳統的方法就是透過不斷重複的聆聽,最終學生一定能夠把整首歌曲唱出來,但是他們對歌曲又有幾多的了解呢?即使歌曲已經印在音樂書上,除了憑記憶想起課堂上播放的歌曲或動作外,又會有多深入的理解呢?如果一旦教授的歌曲是學生從來未聽過,那過了一段時間,他們還懂得拍打歌曲內的節奏或自唱出歌曲內的旋律(唱名)及歌詞嗎?還是純粹憑記憶把堂上播放過的音樂單純唱出來?
詳細內容Maker Faire Tokyo 2019 創造者的異想世界
第一次參觀東京Maker Faire(Maker Faire Tokyo2019)。Maker Faire是讓世界各地的「創造者」展現自己獨特想法的場地,也讓參觀者體驗各「創造者」的奇思異想。Maker Faire的展覽內容包括計算機、3D打印技術、機械人、人工智能、VR等,各地的Maker Faire都帶給參與者不同的經歷。
詳細內容認識版權 大眾得益
踏入暑假,很多家長忙於為子女購買教科書和補充練習,但究竟現今市面上的各式教科書,以及學校老師自行製作的校本教材,誰負責其質素的監管呢?很多時傳媒接獲家長的反映,指一些不知名的出版社的補充練習錯漏百出,也揭發書局影印教科書等侵權行為。使用教科書與校本教材有何分別?原來版權教育與家長、學生、學校息息相關,香港書刊版權授權協會主席黃燕如博士為你解構箇中分別。
詳細內容中華禮儀教育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中華禮儀教育啟動典禮暨專題講座」圓滿舉行
孩子容易受社會文化薰染,推動中華禮儀教育,讓孩子從小培養良好品行,影響深遠。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中華禮儀教育」,為香港中學、小學、幼稚園和特殊學校提供中華禮儀教育教材,傳揚中國傳統品德教育。
詳細內容「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工作坊」順利完成
一連兩天,2019年7月9日及7月12日舉行「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中華禮儀教育工作坊」圓滿舉行。兩天的主講嘉賓來自清華大學團隊,香港的先導學校積極參與,分享交流。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