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跑步 談目標

從跑步 談目標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好不容易「渣打香港馬拉松」終於在上月順利舉行。今年是筆者第一次「正式」參加比賽,因疫情關係,兩年前的成功報名,到今年終於能完成比賽。從小就喜歡各式各樣運動的我,唯獨是不喜歡跑步,過程中,那種沉悶、孤獨的感覺,總令我提不起勁。但自知步入中年,朋輩間各自因家庭、工作關係,實在不能像年少時的瀟灑,一聲之下就能相約外出,籃球、排球,從不放過。因此,跑步就成為我近年參與得最多的運動項目。一對球鞋、一條短褲、半個小時,跑步的習慣就此開始了。

詳細內容
以修為教 以仁為育 助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

以修為教 以仁為育 助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以「明道立德」為校訓,標舉道化教育,踐行「以道為宗,以德為化,以修為教,以仁為育」。甚麼是以道為宗?那就是順應學習者的本性,針對其擁有的稟賦,因勢利導,合情合理地細心教化。至於以德為化,就是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我國傳統德行為圭臬,薰陶學者心性。以修為教則是教者必須自我檢點,在言語、行事等方面作為表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言行身教,冀收潛移默化的功效。最後是以仁為育,即本着「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志向,有教無類,務使學者修心養性,增進知識,拓開視野,最終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詳細內容
樂善關懷 成德立己 關顧幼教需要 培育本地賢才

樂善關懷 成德立己 關顧幼教需要 培育本地賢才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九龍樂善堂(下稱:樂善堂)成立於1880 年,至今已有141 年的歷史,一直以「救災紓困,贈醫施藥,興學育才,安老培幼」為宗旨,自1929 年九龍城區成立第一所女義學,由最初的贈醫施藥逐漸增至興辦教育。數十年來籌辦多間幼稚園、中小學,造福莘莘學子,打下百年樹人的基礎,為香港教育發展作出貢獻。時至今日,樂善堂轄屬教育單位遍及香港、九龍及新界不同地區,秉承「興學育才」宗旨,強調以「學生為本」,提供優質及多元化之教育服務,並以「仁愛勤誠」為校訓,培育社會棟樑,貢獻社會。

詳細內容
掌握時態必讀(二) (49期)

掌握時態必讀(二) (49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資訊

上回談及英語時態Tense 雖繁複難學,但絕不能隨便學,必要找出學習盲點,才能輕易掌握箇中真諦。

詳細內容
分數真的那麼重要? 不一樣的教育!

分數真的那麼重要? 不一樣的教育!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資訊

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有人認為生命中出現的問題能幫助自己成長;有人期盼最好不要遇見難以解決的問題……但生命彷彿就是愛跟你開玩笑,不想遇見難題的偏偏遇到難題,這次的問題未能面對處理,下次仍會以不同的情形呈現同一本質的問題給你。

詳細內容
以情景教學法進行環境教育

以情景教學法進行環境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校長專訪 教育資訊

情景教學能達到高效能的學習,老師和家長也可在日常中實踐,而情景教育的元素有四項,包括知識、情景的設計、學習真實化和學生的主動參與。

詳細內容
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六): 音樂與本體覺(49期)

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六): 音樂與本體覺(49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筆者最近開始學習蛙式,發現浮在水中的時候,身體經常會傾側向一邊,導致左右搖擺。原來自己的肩膀較緊,所以兩隻手伸直的時候較僵硬,身體浮在水中的重心也不穩。

詳細內容
計劃北部都會區 應考慮教育定位 ——專訪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席伍德基

計劃北部都會區 應考慮教育定位 ——專訪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席伍德基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伍德基主席認為是次《施政報告》中,北部都會區成為全城焦點。政府回應北部創新科技需要,深港兩地互聯互通,定下創新科技的定位,落實大灣區理念。他說︰「北部都會區跟內地融合為一體,指日可待。政府可以再進一步考慮教育定位問題。」

詳細內容
響應大灣區融合 讓高中生了解內地民生 ——專訪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

響應大灣區融合 讓高中生了解內地民生 ——專訪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今年初《財政預算案》已提及,現屆政府對教育的資源投放已達 1,007 億,加上政府投放不少資源於防疫上,意味着教育資源難以有上調空間。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陳狄安主席按這個方向猜想,在《施政報告》未出台前,已預計政府在中、小學基礎教育方面不會有太大的改動。他特別留意到政府於《施政報告》中指出希望大專生融合大灣區發展,他指直資議會樂意提前於高中舉辦具深度交流活動,以響應政府大方向。

詳細內容
補習迷思 慎選補習班 助子女精益求精

補習迷思 慎選補習班 助子女精益求精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亞洲補習風氣非常盛行,香港的補習行業更是各適其適。家長都抱持着「贏在起跑線」的心態,將孩子送到形形式式的補習班或聘請私人補習老師;為了入讀心儀的大學學科,部分中學學生亦會自行報名補習。近年更發展至未入學先補習,誓要孩子比別人「早着先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