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飲水思源 字要講求詞源(43期)
暑假即將展開,受疫情影響,同學們沒法出外旅遊或參與遊學團,家長唯有留在香港幫子女安排各式各樣的暑期活動。近期大家聽得最多莫過於staycation這個字。傳統的字典裏沒有這個字,但是在新興的網上字典就很容易找得到。意思是留在某地方的假期,是stay + vacation兩個字合拼而成的混合體。
詳細內容從媽媽身教開始 永續環保意識(43期)
任誰都認同環保必須先從生活做起,然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有多少部份跟環保息息相關?尤其是育有幼兒的家庭,育兒本來就辛勞,還要為環保做更多功夫,單是想想已擔心力有不逮。透過兩位環保媽媽:Anna和Sandy的分享,會發現少少的自我犧牲,配合在環保議題上的身教,便能將環保意識薪火相傳,親子協力,一同守護地球美好的未來。
詳細內容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 致力發展完備課程 培育新世代電子商務專才(大學之路)
無論是金融科技的發展抑或大數據的應用等,在近年均有着顛覆性的改變。有見及此,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下稱「城大商學院」)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課程和機會,培養他們學習不同金融分析和應用技巧。學生在畢業後將具備豐富金融知識及相關的專業技能,使他們日後能在金融界別中脫穎而出。
詳細內容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 大灣區師資培訓課程第一期 分享教學經驗 推動學界專業交流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於今年 5 月底至 6 月初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項目——大灣區師資培訓課程第一期,提高校長和教師對中華傳統文化和內涵的深度認識,從而提高中華禮儀教育的教學成效。透過講座、培訓以及實踐,讓不同地區的老師彼此交流與分享中華禮儀教學經驗,促進教師在禮儀教育「學」與「教」領域上的專業發展,並進一步推動學界的專業交流。
詳細內容「3Es情+社同行計劃」 以遊戲為本 支援幼兒 社交情緒教育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專家分享
近年的幼兒教育亦對幼兒情緒有所關注,市面上有不少與幼兒情緒相關的繪本,可供教師及家長使用,然而尚欠缺一套完整的指標或系統。有見及此,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鍾杰華教授及林俊彬博士領導團隊展開「3Es 情+ 社同行計劃」,希望幫助老師教導學童認識和管理自身的情緒,同時將數據收集,制定了「華人幼兒情緒社交能力量表(Chinese Inventory of Children’s Socioemotional Competence, CICSEC)」,進一步完善計劃,為本港幼兒社交情緒教育提供針對性的方案。
詳細內容「講求事實數據的新一代」理財教育網上平台 審視網上資訊 推廣個人理財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專家分享
在電子商貿發展千里的現今社會,購物成了指尖間剎那的決定,可是在這種無處不在的消費誘惑下,香港社會似乎未能向青少年提供適切的引導。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姚偉梅教授認為:「理財沒有所謂的特定路徑。即使是成年人,他們對於一些基本理財板塊也不太了解。」「講求事實數據的新一代」理財教育網上平台為學界示範了可以如何有效地推行網上理財教學,並獲得各界肯定。平台獲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頒發「理財教育獎 2021」及「理財教育獎 2021—質量」大獎,以表揚教大在推動理財教育的成效。
詳細內容「以大數據促進學習」 積極善用大數據
商界和資訊科技界應用大數據來營利和創新,學術界同樣可以藉著快速收集、分析及研究巨量而複雜的資料,提升教與學,於大數據時代獲益。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趙明明教授及其團隊自 2016 年推行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計劃——「以大數據促進學習」,希望以大數據研究幫助香港的教育界。
詳細內容戲劇教育展潛能 朗讀表演自信增(42期)
戲劇教育是本校的課程特色,已經推行了八年,從2013年起每年都聘請藝術教育培訓機構導師到校進行培訓,強化老師的戲劇習式或教學技巧。老師們投入地「入戲」,使用不同的戲劇習式,如「牆上的角色」、「思路追蹤」、「定格」、「觀點與角度」、「專家外衣」、「電視時間」,都得到家長的認同,因幼兒回家也會分享,家長們也感覺到學習變得更有趣,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
詳細內容在家出發:音樂中的喜怒哀樂(42期)
上一期筆者利用自己在進行音樂治療工作上的例子,闡述了兩個重點:第一,音樂可以表達孩子內心難以言喻的情緒;另外,孩子能夠學習到,利用音樂作爲一種安全的方法,發泄自己潛藏內心的負面情緒。今期筆者想介紹一個在家就能做到的音樂活動給予家長們,讓孩子在音樂語言中學習辨識情緒。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