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閱讀 三步培養家庭閱讀教育 切忌四大錯誤行為
常言道「開卷有益」,文字是不少人的一生摯友,建立良好閱讀習慣也能有效提升學習能力,培養品德思考。在幼兒牙牙學語時,不少家長已經在家築起圖書角,購買大大小小色彩繽紛、琳瑯滿目的繪本圖書。到孩提時代,家長們照樣費盡心力,夜夜相伴讀誦故事,希望有趣情節能讓子女明瞭書本世界的美麗。然而,建立家庭閱讀環境有不少技巧,各成長階段的閱讀需求亦有不同。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田少斌校長與東華三院何藍瓊纓幼稚園周思華校長,將與一眾家長分享家庭閱讀教育的技巧,並點出四大錯誤行為,從中為子女建立正面有效的閱讀習慣。
詳細內容覺知
早前參與一個名為「生存、生活、死活」的系列講座,由衍空法師邀請一些人生閱歷豐富的嘉賓講者,到校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是次講座嘉賓是常霖法師,法師出家前為香港著名專業攝影師,他與同學們在學校進行面談交流,分享如何「活好人生」。
詳細內容從應用開始 活化英語學習
許多家長想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輕易推動子女繼續學習英語。以筆者見解,最直接就是利用人性的特點「諸事八卦的心理」及「嚮往拆解他人秘密的求知欲」。有位老師好朋友曾跟我説:「假若每位走進課室的老師也像主題公園的米奇老鼠、唐老鴨、高飛一樣有趣,相信學生會非常非常喜歡學習。」筆者百分之二百認同這說法,因此經常向大家講述一些鮮為人知的秘聞和新奇但實用的資訊。
詳細內容正視數碼失憶 別讓互聯網抹去記憶
隨着電子教學和在家學習的興起,學生對使用電子學習工具愈來愈運用自如,網絡慢慢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當我們逐漸習慣依賴這些電子產品,甚至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時,便會傾向容易忘記資訊,漸漸不需動腦袋牢牢記着大量訊息,這種現象就是近年來一直提及的數碼失憶(Digital Amnesia)。
詳細內容開發手機應用程式 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疫情下,網上學習日趨普遍,由網課到建立網上資源庫,以至在網上平台收發學生課業、統整及分析學習數據,都為教育界帶來新的意念和機遇。近年,部分由教育局主辦的培訓課程,亦以網上形式進行,讓老師自習及完成評估,效果亦相當理想。在這個基礎上,有甚麼方法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學會善用網上資源,自主學習呢?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善用大數據分析 規劃學校持續發展
自1970年代以來,計算機系統通過業務流程的自動化為各行業機構提供了競爭優勢,從而為持份者及客戶提供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務。時至今天,很多機構的操作數據庫(operational databases)已經積累越來越多的數據。學校的數據庫也不例外,儲存了大量有關教與學、學生支援及學業成績的數據。現代企業機構均以分析及運營數據來優化及支持決策,作為獲得競爭優勢的一種手段。對於學校而言,分析這些教與學數據有助課程發展、改善教學策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分析數據以發現新決策方案的重要性已被廣泛運用,數據科學(Data Science)便成為新興的學科,而以大數據(Big Data)分析生成的數據量和不同的格式更加成為研究發展的討論焦點。
詳細內容迎接新時代發展需要 重視培訓高新科技人才
現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全球經濟隨之加速轉型。人工智能、綠色金融等嶄新領域紛紛進入大眾視野,社會對高新科技人才求賢若渴,不少國家甚至改革教育制度,培訓相關專業人才。香港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設港深科學園,但高新科技人才才是國家的重要資本,因此教育制度需趕上變化,一成不變只會被時代洪流所淘汰。
詳細內容創特殊學習區角 營造共融氣氛
近年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童增多,不少入讀主流幼稚園進行融合教學。為關懷不同孩子的學習需求,投身教育界七年的萌兒幼稚園黎家嘉老師,明白主流學校的 SEN 教育需求急升,特意針對 SEN 學生設計新式學習區角與教具,並增加他們的課餘訓練,希望孩子能融入主流校園,與同學建立真摯友情,學會抒發感受,從小播下主動學習的種子。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搭港非交流橋樑 實習遊歷真實南非
提到海外實習、文化交流和出國留學,亞洲、歐洲與北美洲地區一直都是莘莘學子熱門之選,但隨着國家發展,提倡一帶一路,再度為年青人拓展文化交流的視野。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可持續發展教育學系的年青創業家林紅恩(Joseph),去年與身處南非的教大校友兼好友田辰,順利在教大知識轉移辦公室舉辦的「教育與社會企業家基金計劃」(EASE Fund) 中通過競選,一同創立促進中非文化交流的平台公司,名為「吾步徒」(Wubuntu),積極打開非洲網絡,深入南非學府、慈善團體與商界,找尋兩地合作機會,滋長文化交流,致力提高香港青年人國際觀的敏感度。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