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全港中學「兩文三語」菁英大比拼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市,要在世界經濟上爭取佳績,市民必須擁有良好的英語溝通和表達能力,而中國在國際經濟、貿易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要掌握普通話、了解祖國國情,港人才可以把握自身的優勢,有效地與內地、國外合作和發展。由香港西區扶輪社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合辦,教育傳媒作為支持機構的「第十七屆全港中學『兩文三語』菁英大比拼」活動,已經完滿結束,各大獎項亦名花有主。
詳細內容數學xSTEMx活動 獲大學邀請分享成果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一直十分鼓勵老師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包括電子教學、翻轉教室、STEM教育等,為老師提供專業培訓,同時亦會尋找不同的機會,與教育局或大專院校,進行有效的分享與交流。任教數學與體育科的賴永康老師,致力在專業路上精益求精,於2018年奪得優秀教師獎後,激發更多教學靈感,並獲得大學認可,邀請他與全港小學教師進行分享。
詳細內容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第9點 與高等及延續教育院校作有意義的接觸
香港賽馬會「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 for Youth @ JC 團 隊 根 據 香 港 的 情 況及學生需要撰寫了《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Hong Kong Benchmarks for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簡稱為 HKBM),由香港教育大學葉蔭榮博士擔任計劃總監,筆者學校是試行 HKBM 學校之一,HKBM 共有 10 項準則,今期繼續分享第 9 項準則。
詳細內容套入商界進取模式 「修身、正道」為首 培養未來社會棟樑
作為一個商人,亦是一位佛教徒,何德心居士曾於 2006 年獲頒授榮譽勳章,他一直熱心教育,為本地學校投放大量資源以提升教育質素,全因為他認同「教育為安邦治國之本」,教育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基礎。他亦一直秉持着自己的一套獨到的管理思維:「教育並非只是灌輸知識,更要借助歷史經驗給予學生借古鑒今的能力,把正確的價值觀植根到學生身上,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收得『修身』之效,繼而『齊家、治國』,最終達到『平天下』的理想社會面貌。而且,香港學界也需要具有起動性,因應社會變化提前做好調整,讓學生能跟上時代步伐,一直進步。
詳細內容新一代教師如何裝備自己?
教育界近年來出現不同的議題及挑戰,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位同工需要在短時間內學習不同新的知識,確實不容易。在這一段時間,大家也在探索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網上教學、使用不同類型的直播軟件、學習使用 iPad 平板電腦或學習拍片剪片等,這對於教師來說,是一項新的挑戰。有見及此,我亦於這段時間反思如何當一位全方位教師,並歸納以下三點與年青新一代教師作分享。
詳細內容圖書館同迎課程優化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優化課程迎接未來 ‧培育全人啓迪多元」報告中建議訂定的優化方案,期望為學生創造空間及照顧學生多樣性。「閱讀」正擔當着極為重要的角色,透過廣泛閱讀及閱讀優質的文學作品,為學生學習各門學問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更有效地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詳細內容停課、網課、復課
2020年伊始,教育局就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宣布全港學校停課,校方、校長和教師透過不同教學模式,全力支援學生在家進行學習,以期做到「停課不停學」。至2021年2月,教育局宣布學校在農曆新年假期後,由全校六分之一學生增加至不多於三分之一學生進行面授課堂的安排,而復活節假後,更由三分一放寛至三分二學生可在校上課。作為教師,可以在校內見到更多可愛的面容,心裏着實感恩。故而筆者希望在此分享個人對於「停課、網課、復課在小學不同領域的一些想法,希望藉此與大家繼續在「疫」境中迎刃而上。
詳細內容姊妹學校交流平台 VR虛擬實境體驗
受疫情影響,姊妹學校交流計劃一度受阻。為打破地域限制、切合時代所需,NSS公司研發出「姊妹學校交流平台」系統,有效為學校提供高科技創新服務,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科技便利拉近兩地學生的交流活動。
詳細內容《禮樂好孩子》支援教學和應用 推動幼稚園品德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中華禮儀教育致力為學生從小培育良好品行,因此積極在中、小學及幼稚園推動禮儀教育,讓學生能在適切的學習環境中,獲得潛移默化的薰染和影響,建立良好行為及價值觀,終身受用。馮燊均國學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及幸福文化教育控股有限公司悉心打造全新幼稚園繪本,不但計劃向幼稚園贈送共6冊《禮樂好孩子》,方便幼稚園老師推展學與教工作,更同時推出相關的繪本教師手冊,方便教學團隊於幼稚園推行禮儀教育。
詳細內容「寰宇遊學」網上交流平台 突破地域限制 開拓廣闊視野
「旅遊製作」設立線上互動平台「寰宇遊學」,學生可以透過手機或電腦,參加世界各地的深度遊。首階段會以「一帶一路」國家為主題,地點包括和越南、新加坡、澳洲、摩洛哥和亞美尼亞,以生活體驗形式拍攝,由專業導遊帶領,讓學生即時享受猶如親歷其境的旅遊樂趣。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