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路——停課期間, 如何善用全方位 學習津貼?

專家教路——停課期間, 如何善用全方位 學習津貼?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總課程發展主任(全方位學習)許承恩博士指全方位學習津貼的目標,期望能鞏固及延伸學生在課堂吸取的知識和經驗。許博士說:「只要津貼用得其所,政府絕對支持學校多辦不同種類的活動,期望學校能盡量讓每個學生皆能受惠,同時貫穿不同的學習範疇,全面提升活動效能。」

詳細內容
學校分享:即時互動電子學習平台 提供真正交流體驗

學校分享:即時互動電子學習平台 提供真正交流體驗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為了迎接創新科技的時代,學校需要揀選電子平台來延續姊妹學校交流。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羅建洋副校長表示,以本學年為例,要按過往方式到內地進行交流,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交流活動各有阻滯。不過,羅副校長認為,同學之間要做到真正的交流,不應局限於兩日一夜的相處,而是進行全方位學習體驗,讓真正的交流學習融入生活,讓同學藉此建立友誼。

詳細內容
老師分享:善用姊妹學校計劃 推動兩地交流

老師分享:善用姊妹學校計劃 推動兩地交流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疫情持續,不少實地交流活動取消,姊妹學校計劃津貼出現盈餘。本會根據教育局通告,給予學校一些切實運用相關津貼的建議。

詳細內容
掌握中國省市特色 有助姊妹學校交流

掌握中國省市特色 有助姊妹學校交流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透過掌握不同中國省市特色,學生可更好地規劃人生路徑

詳細內容
姊妹學校主要締結省市特色

姊妹學校主要締結省市特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姊妹學校交流計劃由推行至今已有十多年,當中的大數據值得學界參詳,從數據可見,最受歡迎的配對省市首五位是廣東省(896對)、北京市(269 對)、浙江省(198 對)、上海市(101 對)以及四川省(68 對)。姊妹學校締結城市的受歡迎程度,與地理位置、當地文化、資源分配有關。近年姊妹學校交流頻繁,與中國不同城市的發展趨勢息息相關,港府亦推行政策支援青年到大灣區發展 *。當中,廣東省成為姊妹學校交流計劃的首選之地,兩地的歷史文化背景、飲食習慣、地域距離相近,參與學生的反應整體良好,有助本港學生加深對大灣區的認識,減低到大灣區就業或升學的障礙。

詳細內容
教聯會支援姊妹學校 多層次交流促進兩地發展

教聯會支援姊妹學校 多層次交流促進兩地發展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教聯會在整個姊妹學校交流計劃擔當聯繫角色十多年,除了支援粵港澳姊妹學校締結計劃,近年更為港人子弟學校進行專業支援,在各個層面上作出多層次的交流。教聯會主席黃錦良指,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特別點名提出姊妹學校的重要性,可見在國家發展的里程碑下,姊妹學校也是重要的一環。黃主席說︰「鑒於近年發生的社會事件,教聯會盡力做好溝通橋樑的角色,向內地學校解釋: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彼此保持良好溝通。」

詳細內容
科技創新,想像未來 姊妹學校交流 打破地域限制

科技創新,想像未來 姊妹學校交流 打破地域限制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疫情持續,這段期間為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均帶來重大挑戰及轉變。其中一項重要轉變,就是影響了姊妹學校交流。根據教聯會去年底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超過六成受訪學校 2019/2020 年度沒有舉行任何姊妹學校交流活動,其他學校主要改為網上交流方式繼續互動。為了鼓勵兩地學校締結,教育局提供約 15 萬元資助津貼予每間學校,學校可如何善用這筆撥款?

詳細內容
「樂」在家中尋

「樂」在家中尋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孩子星期一至五在家上網課;加上疫情嚴峻,家長不放心孩子隨便出外玩耍,小朋友過多的精力無處發泄,結果往往是在家裏「搞搞震無幫襯」。筆者希望介紹一個簡單又好玩的遊戲,作爲讓孩子在家「放電」的法寶,同時寓教於「樂」,讓孩子在娛「樂」以及音「樂」中學習。

詳細內容
三個提升學生學習表現的維度 創造有效學習環境

三個提升學生學習表現的維度 創造有效學習環境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提升學生的學術表現,以及為他們提供成長支援,皆是學校核心的發展項目。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得到健康的發展和愉快的校園學習生活,當中包括課程、考評及教師專業發展三大關鍵維度,以下將從學校層面進行探討。

詳細內容
發揮運算思維 編程助人抗疫

發揮運算思維 編程助人抗疫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打機』浪費時間,不如多花時間溫書更好!」相信這是不少家長的心聲。不過,東華三院鄧肇堅小學有六位電腦小先鋒,就憑着出色的「打機」才能,在校外編程設計比賽屢獲殊榮,更得到師生及家長的廣泛認同。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