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學習最終目標 提升共通能力——專訪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認為「選讀任何課程,學生應以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先行,而最終目標,就是培育出學生優秀的共通能力。」中學生應以全人均衡發展為大前提。
詳細內容推廣「應用學習」課程 助年青人探索發展路向——專訪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應用學習)黃韻姿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應用學習)黃韻姿指,應用學習課程是高中的選修科目,課程設計着重實用的學習元素,與寬廣專業和職業領域連繫,不僅傳授相關範疇知識,同時重視培養共通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學生透過應用學習課程可以全面提升自己,在相關專業領域上多作探索,開闊眼界。課程亦可讓學生接觸到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引領學生認清個人目標和發展方向,好好計劃未來。
詳細內容優化課時增見識 鞏固跨學科得益
優化課時騰出空間,減少考試壓力和增加高中課程彈性,讓學校配合學生需要,靈活運用釋放出來的空間。基於學校的校情不同,校內各科會有不同程度的需要。不少學校已採取相應措施,以迎接釋放課時後,如何讓學生善用課時增加學科上的知識,並進行跨學科學習,令他們在 HKDSE 中,勇奪佳績。
詳細內容優化課時下 突破傳統限制 以應用學習迎接未來
教育局去年(2020 年 9 月)接受了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建議,提出優化高中核心科目,合共釋放了約 250 個小時的課時。今期《教育專業》的主題故事將探討學界對於優化課時的看法,其後延伸至應用學習課程,期望讓學生從中學習有關知識和理論,並透過實務參與,加深對行業的了解,提早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從課程中規劃未來人生。
詳細內容升中準備小貼士 調整心態 擊退英默恐懼症
受疫情影響,許多家長沒法出席心儀中學的簡介會,只能透過網上訊息了解情況。去年本人便是其中一位被疫情打亂計劃的家長,故今年藉此與大家分享,在子女從小六升讀中一前,如何讓他們準備好迎接中學的英語學習模式,希望減輕家長面對小朋友升中的壓力,以及讓各位小六同學能順利銜接中學課程,並為家長分享擊退英默恐懼症的心得。
詳細內容升中適應 家長「放手」指南
子女將由小學升上中學,處於青春期的躁動,加上需要適應新環境的不安,家長作為子女最強的後盾,角色尤其重要。然而矛盾的卻是,進入反叛期的子女,未必對父母言聽計從。在學生適應校園和學業方面,學校會提供不少支援,反而一直見證子女成長的家長,由照顧者變為同行者,角色位置開始轉換,正是需要小心處理的一刻。其實愈是緊張子女「成長」,愈要為他們提供適切的環境,讓他們走自己的路。
詳細內容延續教學熱情 吸納新科技
隨着疫情爆發,香港以致整個世界的教育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以前只存於想像的網上教學,如今已是習以為常。以往,老師們的資訊科技教學技巧總是存在相當的差異,但在這期間,大家都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很多人說這兩年的網上課堂,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甚至當屆應考生的成績,但是這兩年的改變,同樣可能為將來的教學模式,埋下相當重要的伏筆。
詳細內容落實發展子女潛能的方法
作為家長,自然期望子女有發展潛能的機會,在學業及體藝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成為一位優秀的人才。然而,有時家長愈是期望太高,反而會將「培育」變成「催谷」,弄巧成拙。兒童的腦部發展是循序漸進的,而且有其獨特性,強項和特質均有不同,不同階段是有不同的需要及能力,只要我們明白由淺入深,因材施教的道理,子女的潛能便能有發展的機會。
詳細內容初中理財篇 建立良好儲蓄習慣
農曆新年過去不久,年輕人得到利是後,會如何處理?家長又該怎樣教導子女理財?當中,初中學生參與的社交活動增加,無可避免萌生更多消費意欲。若期望子女養成良好的理財和儲蓄習慣,家長應從小培育。然而要為子女訂立儲蓄目標,需要一點小技巧,少不了的便是身教,讓子女跟隨父母的身影和經驗,成為理財小達人。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