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國家情 培養主人翁 書寫愛國愛港新篇章
新中國在過去 74 年的發展歷程中,實現多方面的突破,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開拓了富強興盛的發展道路,創造了經濟高速增長、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也朝着「科教興國」的目標持續邁進。同時,國家在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這一史無前例的創新制度,也確保了香港長期的繁榮穩定。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一直秉持「愛國愛港」的信念,肩負「凝聚專業,服務同工」的責任,以務實的態度努力促進香港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教聯會致力推動愛國教育的宣傳與普及,竭盡所能地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愛國愛港的新一代。同時,教聯會也積極促進教育界同工團結,力求為其提供交流平台以及全面支援。
詳細內容推展國情教育 鞏固價值觀 培育家國情
培育學生對祖國的歸屬感,絕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而來的成果。完善的教育措施,有助學生建立對祖國發展的興趣和關注。南屯門官立中學不遺餘力推動國民教育,通過更新課程、組織學生活動、內地交流、姊妹學校計劃及心繫家國聯校活動,讓學生全方位認識國情,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國家安全意識、守法意識和責任感。
詳細內容推動內地交流活動 貢獻國家發展所需
香港才能教育研究會一直致力推動本地教師和學生參與內地科技公司和學校的交流活動,並作為內地和澳門學校師生到香港學校交流的橋樑,目的是提升科技教學的質素,並推動愛國教育的發展,以達到「科教興國」。
詳細內容「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 全方位支援升小銜接
學童在升小銜接時,需要適應新的學校環境、學習模式及社交群體,當中往往會遇到不少挑戰。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下,於2021-2022學年推出為期兩年的「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循多方面支援孩子適應小學生活,並向全港小一生免費派發3套實證為本的「教大賽馬會升級資源套」,計劃惠及約15萬學生,計劃另一方面亦提供「校本支援服務」,支援合共61間小學。計劃總監、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劉怡虹博士表示,團隊期望透過此計劃,與學校及家長攜手同行,幫助學童以正向態度迎接小學的學習旅程。
詳細內容傳統國術糅合創新科技 促進中華文化發展傳承
太極是一種中國傳統武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不但蘊涵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價值,更有助於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為了向社會普及更多太極資訊,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副教授洪強博士帶領團隊開展「進階太極新體驗:太極招式新字體與 AR 技術的融合」的研究項目,透過結合原創太極中文字和遊戲化訓練,以擴增實境 (AR) 和 3D 動畫的形式,協助學員沉浸式練習太極。項目更因此榮獲「2022 年加拿大發明及創新大賽」金獎及兩項特別獎、「2022 年台灣國際創新與發明大賽」金獎。
詳細內容活出文化美:文化的覺醒與自知
英治百年,香港形成了一種糅合中西的獨特文化。在香港推行國情教育,我們要做的不是去西化,而是喚醒早已存在於香港人血液的中國魂。香港人每天都接觸中華文化,但往往活在文化中而不自覺,我們的責任就是喚起孩子對中華文化的覺醒與自知,活出中華文化的美。五邑鄒振猷學校是一所由五邑僑鄉社團主辦的學校,一向心懷祖國,致力推動國情教育。我們以文化為軸心,把中華文化融入正規課程、氛圍活動和校園環境,推動國情教育的發展。
詳細內容推動國民教育 承傳中華文化
學校以培育幼兒的品德為重點,規劃校本品德課程,加入中華禮儀教學元素,提升幼兒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透過「自然連繫、有機結合」讓幼兒在學校建立良好品德。學校作為「中華禮儀教育項目」2021-22年度優秀先導學校,何校長獲邀擔任幼稚園校長及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認識中華文化——傳承傳統美德(修訂)」的嘉賓講者,分享學校推行品德教育和中華禮儀教學的寶貴經驗,促進與業界的專業交流,幫助幼兒從小建立良好的品格行為、態度及價值觀。
詳細內容與時並進 切合社會需要 推動教育創新發展
李子建教授積極推行教育研究及發展計劃,致力加強教師教育的質素,以及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及世界各地的教育交流與協作,今年9月正式成為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新任校長。面對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李校長如何帶領教大推動教育創新發展,加強香港與內地及國際的教育交流?今期新校長對談,特此到訪教大訪問李子建校長,聽他現身說法談教育新展望。
詳細內容寰宇遊學 線上感受中國文化
粉嶺公立學校最近聯同北京的姊妹學校舉辦了一次輕鬆、有趣和有意義的線上交流活動「西安兵馬俑線上遊及工作坊」。沒有看錯,既有線上交流和遊覽兵馬俑外,還有工作坊一起創作兵馬俑,發揮學生的創意。
詳細內容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 推動本港創科教育發展
為培養學生對科創的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奠定創科知識基礎。由 Techbob Academy 及香港精算扶輪社等主辦「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2023」已是第五屆舉行,作為本港最大型及最受歡迎的學界創科比賽之一,今年度賽事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作為首席支持單位,超過200間中小學、幼稚園參與,約2,000名學生參加比賽。比賽項目設有個人或隊際獎及校際獎。大會最後計算每間學校的得獎及參與學生數目,以計算總分選出賽事的校際大獎——全能學校大獎,本屆由拔萃女書院及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分別勇奪中小學的最高殊榮。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