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視角: 充滿挑戰的2020-2021新學年 我們對教育有何展望?
2019-20學年,全球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教育旅程,而開課在即的2020-21學年又會是怎樣的呢?是充滿陽光氣息的旅程?是風雨飄搖的旅程?不論怎樣,我們相信2020-21學年將會成為這二十年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詳細內容在家學習之家長支援篇
學校在新學年先暫停面授課堂和校內活動,學生繼續留家抗疫,而照顧他們的責任和工作,重新回到家長身上,處理日常起居飲食之餘還可能要支援網上課堂。然而,家長可能本來就要外出工作或在家工作,停課帶來了更大負擔。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化解這個困難,甚至把停課期轉化成增進親子感情的時光?
詳細內容了解子女特質 配對合適學校
每間學校均擁有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和特色,家長為子女選校時,宜多站在子女的角度,配對合適他們身心發展成長及學習的學校。比如孩子是活躍好動還是文靜內斂、愛好動腦筋還是喜歡手工勞作,這些因素比單純看重學科成績更為重要。以下提供多項應注意的重點,家長選校時可多加留意與思考。
詳細內容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
網上學習三部曲 開拓自主學習空間
疫情下的「網上學習」模式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是教育界的重大挑戰。然而,本校卻視之為機遇—「善用電子學習,啟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量」,教學以學生為本,持續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建構知識,促進自主學習。
詳細內容以藝術融入正規課程 多元、趣味、 發掘潛能、建立自信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到校直擊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藝術陶冶性情,對於樂善堂劉德學校來說並非口號,而是學校未來的大方向。歐耀輝校長表示,校內藝術教育向來發展得不錯,因為學校認同多元智能理論,銳意發掘學生各樣潛能。學校在新學年的重點項目,必數布偶劇場和愛麗絲劇場,把布偶和話劇元素融入中英文科之課程規劃內,令學生提升中英語的表達能力和學習語言的興趣、發展藝術潛能,更能於表演場上建立自信,一舉數得,大家都甚為期待。
詳細內容最新選校條件:疫情應對能力
疫情關係,今年的課堂安排變得不再一樣。而疫情仍然不明朗,且思考要應付往後可能又再出現的疫病或是突發事件,學校的處理能力和應變速度成為一項新指標。學生入讀後,不知何時再遇事故,學校的應變表現可有助應對所帶來的困難。
詳細內容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四)﹕ 進步從好方法開始
上回提及坊間的 【自然拼讀 / 拼音】【Phonics】方法,大多教導學生把每個字母的音逐一拼讀,如【c…a….t貓】,但筆者認為這種方法既吃力又不討好。為甚麼?
詳細內容沒有上課的開學,怎麼辦?
根據日前教育局局長的宣佈,雖然九月一日將如期開學,但卻是因爲防疫需要而學生普遍不能回校上課的開學,變成「開學而不上學,復課而不上課」的無奈局面。轉眼已到八月底了,正常來說,一間中學怎麼都應該要準備開學的各項工作的了。但沒有學生回校上課,只能進行網上學習的開學,應該如何進行呢?
詳細內容「祖堯 BB」去哪兒?
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早前透過Facebook發文預告,將於明年3月暫別香港,到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全球第11名、亞洲第1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下簡稱「南大」),接任該校醫學院院長和高級副校長。消息一出,香港人便開始關注南大是一個怎樣的學校,能吸引沈祖堯暫別香港?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