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跨課程學習 觸動情感 尋找學習的意義與內涵
校長專訪
教育傳媒
升小攻略
到校直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只要到訪過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校舍,實在難掩怦然的心動︰二萬呎農田、偌大舒適的圖書館、多媒體藝術巴士等等,而且處處布置都充滿大自然氣息與社區元素,已經大概猜到課堂的多元趣味。葉億兆校長經常說︰「我希望做到授之以漁之前,先讓學生享受釣魚的湖光山色,確認釣魚的需要與意義,教育的焦點不只內容與技巧,更應在學習的情境脈絡與意義,當學生有所感動,了解學習的意義,便自然愛上學習。」大概因為這樣,舊墟寶湖的學生愛上學校,愛上學習,在多元化的校本課程及獨特的校園環境薰陶下,從成績到品格,得到全面培育。
詳細內容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三)﹕從改變模式開始
疫情反覆,雖然早前曾見舒緩,一些學校安排復課,但最終還是要提早結束學年。今次的疫症正好反映出人類的弱點和絕處逢生的能力;我們儘管不能掌控事情的始末,但能控制應對的心態,從而作出應變。像從電視訪問中,我們得知各行各業如何在「疫」境中改變營銷策略,學校如何改變教學模式,個人如何改變生活習慣等等。倘若仔細分析一下,無論營銷的產品、學習的內容,還是日常細節和過去並無分別,只是執行的方式改變了。
詳細內容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二)﹕從根源開始
近日新型肺炎疫情有放緩跡象,香港的限聚令亦有所放寬,實是可喜可賀。今期和讀者分享的便是「放寬」一詞,大家不妨做個測試,問一問身邊的親朋好友,是否知道「放寬」的英語是 relax。又或者問一下他們怎樣表達「取消」限聚令,看看他們的答案是否 cancel social gathering restrictions。筆者相信很多讀者未曾想過 relax 可指「放寬」,亦不知取消限聚令是 lift social gathering restrictions,而非用 cancel 表達。相信讀者認識relax 和 lift,但從不知它們和「限制」一起用時,有「放寬」和「取消」的意思。
詳細內容
東華三院黎鄧潤球幼稚園
自由探索學習 啟發創意無限大
教育資訊
升幼稚園攻略
校長專訪
到校直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東華三院黎鄧潤球幼稚園以培育孩子成為SMART Kids 為目標, 重視五個學習元素—S-haring 分享、M-otivated 激勵、A-ffectionate 關懷、R-espectful 尊重和T-hankful 感恩,讓學生在富啟發的學習環境中,自主和愉快地學習,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詳細內容
東華三院黃朱惠芬幼稚園
繪本以情啟學 以生活實踐知識
升幼稚園攻略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到校直擊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東華三院黃朱惠芬幼稚園的課程以幼兒為本位,以幼兒生活經驗、能力及興趣為基礎,而繪本強調愛的教育,透過「以情啟學」的策略,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連繫生活經驗及誘發行動力。學校藉故事情感連繫幼兒的生活經驗,延引一連串有意義的學習,以自己的意念和構想去佈置活動角落,從做中學,動手學體驗學習喜樂,促進學習共通能力:態度、技巧、知識 。
詳細內容開卷考試的利與弊
執筆之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香港已逐漸受控,學校大多也已有限度復課。然而,世界各地疫情依然嚴峻,未來一年是否需要再度停課仍屬未知之數,學校和老師都要做好準備,應對隨時轉換到線上教學與評核的可能。上期文章提到考試以外的幾種評核方法,今期集中探討開卷考試(open-book exam)的利弊和幾點值得注意的事項。
詳細內容
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
從停課期間電子教學安排 看校長的創新領導力: 常規功夫與非常規招式
停課不停學期間,學生、教師及家長的彷徨無需贅言。位於大埔的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在校長李小寶女士引領下「揚帆出海」,於停課第3周開始,實現所有科目、所有年級實時線上課堂。此壯舉令學校與700學童維持緊密的聯繫,提供高起點、持續優化的電子教學,而且令教師們體會到專業成長與成就感。當「不確定」成為學校的新常態,筆者借此文與業界探討,學校領導除了常規功夫之外,還可能需要裝備幾招新的非常規招式。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本地職場轉型 職專教育培訓「知行合一」人才
在現今香港社會環境,普遍認定只有成功考取學士學位的學生,職涯才能穩定發展。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創新領導計劃」副總監曾永康博士,從事教學及師資培訓40多年,曾擔任師訓課程總監、課外活動主任協會主席、潮州會館中學校長等職位,亦是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成員,於教育界經驗豐富。他觀察到,現時本港大學教育已趨向普及化,但大學生所學知識卻脫離社會職場實際需要,畢業生未能學以致用,造成人才錯配。當中有什麼原因造成如此現象?曾永康博士詳細分析並分享他對職業專才教育的一番見解。
詳細內容全面檢視職專教育 創設前瞻大道 由改變社會觀念做起
職業專才教育又稱職專教育,在香港已有逾80年歷史,為學生另闢升學路徑,培育社會發展所需人才。學生能力及志向各有所長,除了考讀大學以外,其實還有很多發展道路。政府2018年成立「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施俊輝分享,希望透過小組,做到針對性地檢討及考慮如何在香港加強推廣職專教育,鼓勵年輕人按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抱負,選擇升學出路及加入不同行業,在最適合的途徑盡展所長。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