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該由分數決定 打破傳統框架 連繫各界 推動生涯規劃
新時代來臨,科技正在改變很多工種的本質,未來充滿變數。正因計劃不及變化快,學生更要做好準備,對個人未來發展作出規劃和設計,訂立明確的目標。香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認為,生涯規劃的擔子不能全放在老師身上,需要透過社會各界攜手合作,才能真正擴闊學生出路。
詳細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
生涯與職涯雙軌並行 借助商界力量 開創更闊道路
生涯規劃是一個持續和終身的探索實踐過程,透過認識自身性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等,對未來發展作出有系統的規劃。雖然教育局近年投放不少資源推動生涯規劃,而學校也有專職老師負責生涯規劃工作,然而不少學生對選擇職業依然感困難,甚至無法訂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反映生涯規劃課程成效沒有預期般好,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詳細內容
香港恒生大學
重視求知精神商校合作 共建平台助學生銜接社會
中學階段,學生能夠盡情探索自己的愛好及能力;然而,大學教育則能讓他們識別自我價值、思考及培訓良好人際關係,在專業發展上打下重要基礎。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與其團隊深明未來社會充滿變數,職業版圖亦時刻改變。除了為學子們鑽研及開發符合市場前景及需求的課程外,他亦會帶領大學,善用全球化學習和商校合作的優勢,致力打破本地局限,面對未知亦不會停步,全力為學生爭取最多的機會。
詳細內容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 走進社區結伴同行 支援學校強化規劃
「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結合各界力量,建立專業的生涯規劃工作團隊、5支地區服務隊,一站式電子平台等,與年青人一同探索及認清自己的事業興趣,找到人生方向。
詳細內容Project WeCan「職」出前路,我做得到!職涯體驗助學生規劃人生
成功的生涯規劃,應該讓不同背景及能力的學生,都有機會吸收足夠而多元的資訊,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之路。「學校起動」計劃(Project WeCan)的秘書處秘書長鄧家鳳期望,透過不同生涯規劃項目,能夠鼓勵學生建立自信,啟發他們規劃人生。
詳細內容教師視覺:把生涯規劃融入校本課程 於小學階段展開 宜愈早愈好
在資訊科技發展神速的時代,教師們應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如何裝備他們,幫助他們為未來的發展作規劃呢?學生除了上課學習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培養正確的態度及價值觀;當他們完成中學教育後,就必須決定繼續升學還是就業,他們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計劃自己該走的路,為踏入社會作好準備。
詳細內容停課下,學校有考試 以外的評核方法嗎?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持續一段長時間,復課無期,中學文憑試也被迫延期。隨着學期臨近完結,如何在無法進行面對面考試的情況下評估學生所學,便成為不少老師的難題。
詳細內容
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
有危「疫」有機 把握促進電子學習發展機遇
在疫情肆虐下,停課已超過3個多月,大大打亂了我們過往的生活秩序。學界為了學生的學習需要,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模式,提供學習經歷以促進學生在家進行自主學習,而電子學習頓時成為「停課不停學」的主流學習方法。作為學校的資訊科技領導,應顧及各持分者的需要及提供適時的支援,共同促進學校電子學習的發展。
詳細內容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
為體育課注入價值教育 人生好比一場球賽 打出漂亮一分才最重要!
做運動其實跟任何科目一樣,要令小朋友愛上,不一定只著重操練,如果能令他們感受到當中樂趣,並從中學習到人生道理,那麼教師可以成就的,就不只是一名出色的運動員,還可以是個堅毅而絕不輕言棄的孩子。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的體育科陳健湖老師、朱永熙老師、彭境榮老師分享:「學校體育科秉持的宗旨是重質、重量、重感受,學生的感受才是首要考慮。每次帶學生出賽,我們亦從不談獎項,只會反思如何做得更好。學生只要付出夠多,技術就可以很高,但我們希望於價值教育上做得更多。」
詳細內容
培僑小學
設計好玩英文課程 用讚賞代替打擊 培養學生自信
作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場所,理應如同一座豐盛的樹林般,能容納不同高度、大小及形狀的花卉林木,讓人有機會欣賞各種燦爛。學生就如林中幼苗,依靠教育者的悉心灌溉,就算能力較弱的學生,透過包容及接納,他們亦能茁壯成長。培僑小學的黃穎詩老師深明學生能力有高低,面對他們的差異,她與團隊花數年時間設計校本英文課程,希望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孕育成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