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研產品遇上創意教材  為校園而設的 天然環保衛生巾販賣機  推動正確衛生教育

香港教育大學
當科研產品遇上創意教材 為校園而設的 天然環保衛生巾販賣機 推動正確衛生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科技發展的最終理念,是為了讓人類擁有更美好的生活。美佳亞太投資有限公司作為香港的科研公司,主要從事健康環保產業的科研及開發,為了提倡對女性的關懷,亦回應環保這個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研發出既是零敏感,亦可生物降解的「女性天使PHD」衛生巾。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柯培麗博士有見香港的性教育發展比較被動,尤其於男女校裏,月經這課題更是甚少提及。當科研遇上教育,雙方亦看到了一個推動彼此理念的契機,一部結合教育功能的衛生巾販賣機,亦應運而生。

詳細內容
創立GMoodle 數據為基礎的網上平台 評估學生小組活動表現

香港教育大學
創立GMoodle 數據為基礎的網上平台 評估學生小組活動表現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升上大學後,許多功課都需要以小組形式進行,講求團隊協作精神。組員能有效地分工合作固然是好事,但亦有不少學生會互相投訴,指責彼此沒有盡力。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林惠民博士研發了網上平台GMoodle,收集數據評估學生小組活動表現,老師可以了解小組內每個同學的付出比例,從而客觀地評分。

詳細內容
創科與塑膠資源教育的結合  「惜膠」習慣從小做起

香港教育大學
創科與塑膠資源教育的結合 「惜膠」習慣從小做起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香港是繁榮的都市,然而要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都市,環境保護議題絕不能忽略。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周卓輝博士與蘇詠梅教授一直致力科技及環保教育,於是他們的團隊設計了「八格塑膠分類回收箱」,並製作AR教育圖書及體感遊戲,為學校提供回收塑膠的設施及相關教材,由小學開始推廣塑膠資源教育。

詳細內容
以AR進行遊戲教育 提升ADHD兒童執行功能   以AR進行遊戲教育 建立本地數據庫和評估準則

香港教育大學
以AR進行遊戲教育 提升ADHD兒童執行功能 以AR進行遊戲教育 建立本地數據庫和評估準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每人也有獨特一面,會抱有優點,更會擁有性格上的缺點或不足,你我皆是。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小朋友,如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自閉症等,亦值得擁有與一般小朋友一樣的發展機會。為了讓他們可以順利學習,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梁智熊教授與程式開發公司AESIR合作,設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童AR遊戲學習計畫」,期望讓有需要的家庭得到教育上的支援。

詳細內容
引用語料庫 打造英語教學工具 探索語言奧妙之境

香港教育大學
引用語料庫 打造英語教學工具 探索語言奧妙之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語言除了用來溝通,也是了解一個國家民族文化歷史的工具。學習一種語言,若單靠死記硬背,必然感到乏味困難。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馬清博士、李鳳琼博士、王立勛博士及陳雪珠博士一起建立了「語料庫教學支援網上平台」(CAP),可將大量複雜數據的語料庫(Corpus)應用在中、小學的英語學習環境裏,老師們透過簡易的操作,讓同學們學習英語增添動機和樂趣。

詳細內容
數據化的中文學習資源   香港舊電影粵語語料庫   透過情境對白學習語言

香港教育大學
數據化的中文學習資源 香港舊電影粵語語料庫 透過情境對白學習語言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對語言學家來說,研究語言最奧妙之處,就是能夠從語言的演化中,疏理及鑽研出時代的變遷與發展。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副教授及系主任錢志安博士前後花了約10年時間建立「二十世紀中期香港粵語語料庫」,從跨越20年的電影對白中,探索廣東話的前世今生,更從珍貴的大數據中,看到了語文教育的價值及可能性,希望發展成有效的廣東話教學工具,對教育及學習者,作出強大的支援。

詳細內容
糅合互動及動態數碼影像 探索語言學習中文字

香港教育大學
糅合互動及動態數碼影像 探索語言學習中文字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中文字蘊含許多中國哲學及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智慧結晶。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洪強博士是愛字之人,為了讓不同背景人士明白中文字型結構意義,研發出新的教學框架及互動軟件平台,將文字轉化為動態圖像。學習者可在新層面體驗造字的智慧,享受學習中文字的樂趣。

詳細內容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 推廣禮樂文明 建立優良禮儀價值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 推廣禮樂文明 建立優良禮儀價值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自2019年起,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活動,為學界提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支援。活動口碑載道、反應熱烈,中文大學國學中心鄧立光博士分享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推廣「禮樂文明教育」。

詳細內容
教師視角: 充滿挑戰的2020-2021新學年 我們對教育有何展望?

教師視角: 充滿挑戰的2020-2021新學年 我們對教育有何展望?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2019-20學年,全球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教育旅程,而開課在即的2020-21學年又會是怎樣的呢?是充滿陽光氣息的旅程?是風雨飄搖的旅程?不論怎樣,我們相信2020-21學年將會成為這二十年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詳細內容
「祖堯 BB」去哪兒?

「祖堯 BB」去哪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早前透過Facebook發文預告,將於明年3月暫別香港,到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全球第11名、亞洲第1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下簡稱「南大」),接任該校醫學院院長和高級副校長。消息一出,香港人便開始關注南大是一個怎樣的學校,能吸引沈祖堯暫別香港?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