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少數族裔學生 於疫情下 遙距學習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網上學習成為教學新常態。現時學校需要實施遙距/網上授課,或採取面授混合網課的模式。政府已尋求並提供科技資源,協助學生(尤其是少數族裔學生)遙距學習。
詳細內容從教育出發 發展創科 為經濟注入新動力
香港的基建及人口老化是不爭的事實,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認為,只要創新科技能穩步向前發展,就可以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繼而改善社會民生。長遠而言,若需要令香港發展得更蓬勃,必須加強教育和培育創科人才,並在未來數十年具體落實推行。因此,創科局聯同教育局推出不同面向的計劃,包括教育與人才的配對,讓本港學生可以在創科方面更上一層樓。
詳細內容倡「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向下推 拓展大專生眼界 教聯會副主席鄧飛 回應《施政報告》
教聯會副主席鄧飛十分欣賞是次《施政報告》中,特首所提及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該計劃鼓勵在香港和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鄧飛說︰「其實幾年前我早已提倡過,年輕人可以到很多國家參與工作假期,包括荷蘭、瑞典等歐洲地區,然而選項當中並沒有內地。現在政府終於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而且名額2,000 個,不多不少,可以用類似種子選手的做法,讓這2,000 位參與的年輕人,成為好榜樣,吸引更多人跟隨。」政府首次打破「積極不干預」的「魔咒」,動用公帑為年青人補貼薪金每月1 萬和1.8 萬港元,為期最多18 個月。鄧飛指,這絕對是一個好開始,政府顯得更有承擔,因為培育人才始終是政府的責任。
詳細內容倡政府支援網上教學 助學界趕上時代步伐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回應《施政報告》
黃錦良主席高度肯定政府強化科目課程和全方位學習活動,讓學生認識國家歷史文化和發展、國家《憲法》和《基本法》所確立的憲制秩序。然而,是次《施政報告》對教育的著墨始終未算多,尤其在網上學習。隨著疫情出現反覆,學校處於復課又停課的循環,教育界對這方面所需的支援日漸增加,現金支援當然好,但若政府能提出具體的措施或支援配套,學校更能將資源好好運用。
詳細內容正視業界困難盡快商討 通識科改革細節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會長吳志華指《施政報告》中提到通識科課程的改動,欠缺清晰的內容細節及指引,對教科書出版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頗大的衝擊。吳志華會長分別以三點回應《施政報告》︰
詳細內容教育界回應 2020年《施政報告》 積極改革,持續創新 共同推動電子教學之路
在2020 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對教育的著墨不算少,並按照教育專責小組的建議,加強德育、公民和國民教育,配合相關師資培訓,並與專上院校合作,在專上教育層面推廣國安教育。 教育界處於教學新常態中,《施政報告》回應了電子教育的議題。今期《教育專業》與學界一同探討電子學習教育之餘,也請來不同持分者分享他們對於《施政報告》有關教育政策的理解,以及如何落實相關措施,獲取更多政府資源,令學界在未來更加有效地推動電子學習。
詳細內容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
以短片細味步移法 教授梳理文章技巧
小三升小四,即是由初小階段升上高小階段,中文科的課文內容字數突然增多,篇幅加長,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是以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陳美玲老師,透過短片教授學生如何從長長的篇幅中抽絲剝繭,學習一步一景的步移法,並以遊覽順序結構圖梳理遊記內容。
詳細內容
東華三院姚達之紀念小學(元朗)
遊記教學短片 運用多感官描寫百寶袋 緊扣所思所想
東華三院姚達之紀念小學(元朗)的中文科老師許帆意目標明確,在她當教師之初,已預計要協助學生面對中文科的種種挑戰,諸如投入課堂、踴躍提問、主動學習和完成功課等等。然而,許老師認為學生所面對最大的挑戰,必然是作文。她說︰「學生經常想不到寫作題材,只要提供一些策略協助他們,他們便更願意寫作。」遊記教學短片的靈感因而誕生。
詳細內容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第6點:個人生涯規劃輔導
香港賽馬會「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for Youth @ JC 團隊根據香港的情況及學生需要撰寫了《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Hong Kong Benchmarks for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簡稱為HKBM),由香港教育大學葉蔭榮博士擔任計劃總監,筆者學校是試行HKBM 學校之一,HKBM 共有十項準則,今期繼續分享第六項準則。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