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 共創 共融」電子學習平台 支援融合特殊學習需要學童
電子學習在現今已經是新常態,老師透過不同的網上平台向學生教授知識,課堂不再局限於實體課堂上。特殊學校由於編制上較為不同,在電子學習平台上難以發展,無意間造成主流學校和特殊學校學生之間的數碼鴻溝。為了以科技支援特殊學校,並為不同能力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教授和他的團隊聯同融合教育電子學習協會,合作開發首個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而設的電子學習平台,讓學生按自己的步伐,隨時隨地學習。
詳細內容疫情下有危亦有機 電子教科書發展迅速(18期)
香港電子教科書協會自 2012 年起,一直與教育局攜手並肩推動電子教科書發展,該會的會員出版了不同科目的電子教科書課本,讓老師能夠透過電子教科書進行授課。
詳細內容姊妹學校交流平台 專業貼心一條龍服務(18期)
新常態下的日常,需要有效使用科技來補足。有見及此,NSS 公司研發出「姊妹學校交流平台」系統,有效為學校提供高科技創新服務,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科技便利拉近兩地學生的交流活動。
詳細內容疫情下爆發的自主學習動力
學校在疫情長期影響下未能回復正常上課,不論是網課或半天面授課,學生的課堂時間縮短了,學習進度似乎一定會受到嚴重影響──這卻並非必然。停課後,我留意到有部份學生成績不但沒有退步,反而突飛猛進。在好奇心驅使下,我約了幾位成績躍進的中三學生面談了解,結果令我十分驚喜!
詳細內容優化課時為學校提供足夠誘因 推動應用學習發展——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
教育局提倡優化課時,看似是釋出主科的課時來讓學生投放更多時間在其他學習領域,其中一項包括應用學習。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表示,應用學習與優化課時沒有直接關係,畢竟應用學習的範疇是歸類在選修科之下,如學生有意報讀應用學習課程,通常科目會恆常在週三下午及週六上堂,職業訓練局也會因應學生的學習時間,而調整應用學習的上課時間。
詳細內容「兩會見聞歸來談」網上分享會
今年全國人大及政協會議順利舉行,會議上通過了不少重要議案,對國家及香港未來發展影響深遠。為了讓同工進一步了解兩會的內容,教聯會於3月底舉辦分享會,邀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均瑜會長,以及全國政協委員陳卓禧校長主講,向同工匯報最新的國情消息。
詳細內容近4成半教師願意接種疫苗 教聯會促政府提供更多疫苗資訊
教聯會調查發現,近4成半教師願意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最多受訪者選擇接種科興疫苗,逾五分之一人則未決定接種哪款疫苗。近9成教師關注疫苗副作用,考慮疫苗有效性的有逾7成半。同時,有6成教師指政府目前所提供有關疫苗的資訊不足夠。教聯會促請政府提供更多疫苗資訊,以釋除疑慮;並提供誘因鼓勵教職員接種疫苗,為師生早日恢復正常校園生活,創造有利條件。
詳細內容9成幼稚園收生下跌 學校面對財政壓力
本港出生率下跌,加上受疫情及移民增加的影響,不少幼稚園收生錄得明顯下跌。教聯會調查發現,9成幼稚園本學年面對學生流失的情況,申請報讀下學年幼兒班(K1)的人數亦錄得下跌;同時約6成學校指放棄學額的學生人數較去年增加。在這情況下,逾7成幼稚園表示面對財政困難,普遍需要裁減人手,影響幼教界的穩定性。
詳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