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連繫、有機結合 豐富國民教育體驗

自然連繫、有機結合 豐富國民教育體驗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官立小學校長協會在促進官校校長的專業發展、優化教育政策、分享資源和經驗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貫徹教育局「自然連繫、有機結合」的方式推動國民教育。「心繫家國」聯校國民教育活動能讓學生從多角度親身體驗及深入了解中華文化,豐富學習經歷。官立小學校長協會重視所有官小都參與其中,為活動設計了多樣課程,例如去年有普通話美文誦讀,讓學生認識不同的古詩,還有武術進校園,讓學生了解中國武術博大精深,體現中國傳統國粹。此外,最近大家關注的巴黎奧運會,學校亦會鼓勵學生觀看賽事,了解他們最喜愛的中國或中國香港運動員,讓同學在生活中接觸和認識國家發展。

詳細內容
融入中華文化精髓 實踐國民身份認同

融入中華文化精髓 實踐國民身份認同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津中議會多年來熱心關注香港教育事業發展,由創會時的46間津貼中學,擴展至今天超過300多間學校參與,覆蓋全港中學的百分之七十五,會員學校在不同教育專業團體中,一直是重要的持份者角色,為制定教育政策方向獻一分力。近年,津中議會亦聯同教育局及其他教育團體舉辦不同國民教育活動,例如「心繫家國」系列,舉辦虛擬遊設計比賽,加強全港不同學校之間的協作,共同推進國民教育。

詳細內容
建立龐大交流網絡 攜手推動國情教育

建立龐大交流網絡 攜手推動國情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在香港的小學當中,資助學校的數量最多,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下稱「資小校長會」)現有會員逾400名,規模龐大,每一區皆有代表。因此具備廣泛性、代表性的優勢,能夠多方面反映及回應教育政策所帶來的新意念、新措施。資小校長會近年致力推動國情教育及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交流,配合愛國主義教育的發展方向,從舉行交流團、體察國家發展等方面入手,深化學生對國家的情感。

詳細內容
發揮直資資源優勢 親身了解國家發展

發揮直資資源優勢 親身了解國家發展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直資學校擁有較靈活的資源調配機制,為學校在教育領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在推動國民教育方面,更加自如地組織各類活動,例如內地交流團、實地考察及姊妹學校活動等。作為直資學校,擁有相對豐富的資源,能夠舉辦更大規模、更具主題性的活動。不少直資學校甚至會圍繞年度主題,組織全體學生前往內地進行深度交流。部分學校還組織研學團,發揮直資學校的優勢和特色,深化學生對國家的認識與理解。

詳細內容
堅守信念 承傳文化 多角度認識國情

堅守信念 承傳文化 多角度認識國情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是國民教育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也是整個香港教育界關注的事。不論甚麼類型的學校,都有承傳中華文化的責任。中中聯會其中一個宗旨就是協助會員學校共同承傳中華文化教育和傳統的文化精髓。本着這個信念,中中聯會發揮推動作用,在相關的資源、教學支援等方面發揮優勢,並得益於會員學校的支持及參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國情,培養家國情懷。

詳細內容
建設數碼校史廊 承傳學校珍貴文化

建設數碼校史廊 承傳學校珍貴文化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科技發展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並為文化傳承注入新動力,使我們能夠更好地保護、傳播和發展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現時普羅大眾習慣使用數碼設備來獲取信息和知識,東華三院一直在支持屬校發展方面不遺餘力,撥款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建設數碼校史廊,充分體現辦學團體高瞻遠矚的教育理念。這不僅有利於學校文化的承傳和創新,也是東華三院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嘗試,為學校的長遠發展注入活力。葉偉明校長推動學校建設數碼校史廊,不僅能迎合數碼時代的新趨勢,為師生提供更加便捷、生動的校史瀏覽體驗,更有效保護珍貴的校史文物,系統化地展示學校的歷史,從而增強他們對學校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詳細內容
人工智能結合中華文化傳承

人工智能結合中華文化傳承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今天人工智能(AI)在語音識別、自動駕駛、醫療診斷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應用,使AI能夠處理複雜數據,並做出準確預測。大型語言模型如GPT-4具備生成文本和自然對話的能力,提升了人機互動體驗。但人工智能可否肩負中國文化傳承的責任呢?

詳細內容
勇敢擁抱未來 乘風啟航創新 為學生勾勒創科藍圖

勇敢擁抱未來 乘風啟航創新 為學生勾勒創科藍圖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校長專訪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朱嘉添校長在教育界擁有近20年的豐富經驗,一直致力推動ICT及編程教育、電子學習和STEM教育,對教育界創科教育的發展不遺餘力。去年9月,朱校長接任沙田培英中學校長一職,為學校注入創科創新的嶄新氣象。今期新校長對談,朱校長將分享如何運用自身專業優勢來推動學校向創新的目標前進,以及怎樣平衡校長與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兩者的職能,繼而為學生提供與時並進的創科學習體驗,勾勒出更光明的未來發展藍圖。

詳細內容
從「冷宮」到文化殿堂 圖書館轉型的關鍵

從「冷宮」到文化殿堂 圖書館轉型的關鍵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江湖流傳,學校有一個熱門的「冷宮」,那就是圖書館。有傳這裏常被用作安置即將退休或功能不全的老師。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一位圖書館老師,整日坐在借還書櫃台後面揮揮手趕蒼蠅,由於圖書館缺乏吸引力,這位老師也就越發閒散,可以如此坐上三數年後平淡退休。然而,這樣做明顯浪費了人力資源。為了確保該老師的薪資合理,學校管理層便安排他大量代課、值班。結果,這位老師更加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經營和發展圖書館,陷入了惡性循環。

詳細內容
秉持初心、傳承史學 加強中國歷史認識

秉持初心、傳承史學 加強中國歷史認識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尤記得在2016年,憑着一夥凝聚及團結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心,以推動學科在香港的整體發展,及多元化實踐學與教的目標,與有熱誠的前線同工成立了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下稱協會)。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