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品德 知行合一 掌握生涯規劃 裝備理財技能

財商品德 知行合一 掌握生涯規劃 裝備理財技能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理財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與生涯規劃密不可分,因此從小開始理財教育不僅培育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有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透過推動理財教育,使學生在建立穩健和恰當的理財價值觀、態度和行為之餘,亦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理財有道、具有識見的青年,為國家和香港發展作出貢獻。財商教育學院成立於2015年,擁有超過2,200多名財商導師,並獲英國TQUK學術評審局及英國新特蘭大學(香港區)UOSHK認可相關資格,致力推動由兒童階段開始普及化「財商教育」。學校以培養下一代正確的理財價值觀及健康財務生活方式為己任,使他們具備良好的生活規劃之道及理財品格。

詳細內容
體驗絲路遊學 穿越三大文化古鎮

體驗絲路遊學 穿越三大文化古鎮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絲綢之路是熱門的遊學主題,除了香港人熟悉的敦煌外,漫長的絲路還穿過中國不少文化重鎮,今天就還原基本步,從古都西安作起點始行,遊歷寶雞、天水和蘭州三個歷史悠久城市,認識絲綢之路的第一段。

詳細內容
多重進路 有機結合 四大主軸推動國情教育

多重進路 有機結合 四大主軸推動國情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國情教育是近年教育界重點關注的項目,也是每一位香港學生都需要貫徹的重要課題。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採用「多重進路、有機結合」的方式,糅合正規課程、非正規教育、全方位學習及服務學習四大主軸,從而推動國情教育,內容涵蓋中華文化、歷史、地理、國家安全、憲制秩序、法律等,以生活化、現代化和趣味化的方式,帶領學生全方位認識國家,建立民族自豪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學校的國情教育策略獲得肯定,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統籌董志豪老師更獲得2023年優秀教師選舉國情教育組獎項。

詳細內容
創意無限 延伸學習 文章引申情意教育

創意無限 延伸學習 文章引申情意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中國當代有不少經典文學作品,閱讀這些著作,不僅有助於學生打好中文基礎,更能夠培養他們的文化內涵及思維發展。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中文科就着讀寫結合的單元,推出「萬物有情」主題,以著名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為增潤文章,制訂一套教學計劃,讓學生從文章中感受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桂花的喜愛之情,並掌握動態描寫的寫作效果。這項計劃非常成功並獲得肯定,負責項目的許彥主任與黃銘珺老師更獲得2023年優秀教師選舉教學組的獎項。

詳細內容
兩地教育持續交流 多角度認識國情 培養家國情懷

兩地教育持續交流 多角度認識國情 培養家國情懷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面對世界局勢急速轉變,香港年青一代要把握國家高速發展的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僅要有廣博知識、品德素養,亦要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成為建設國家、建設香港的中堅力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重要講話中提到:「要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透過讓青少年到內地考察交流,親身觀察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高速發展的實況,更深刻認識國家,為中國人的身份感到自豪。教育局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積極推動國民教育,多年來舉辦不同交流活動,例如姊妹學校計劃、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等,結合同學在書本所學和現實國情,藉着深入觀察,與內地同學交流互動,多角度認識國家最新的發展和成就,擴闊學生視野,成就未來棟樑之才。

詳細內容
教育局回應「姊妹學校計劃」成效

教育局回應「姊妹學校計劃」成效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姊妹學校計劃(計劃)自2004年開展至今,為香港的中、小學及特殊學校提供專業交流及合作平台。一直以來,計劃深受學界認同,參與計劃的本地學校數目,以至兩地締結為姊妹學校的數目皆每年遞增。根據學校提交的資料,截至2024年5月,共有930多所本地公帑資助學校與內地學校結為超過2,900對姊妹學校,成果值得鼓舞。學校普遍認為姊妹學校的交流不但能提升教師專業水平,開闊學生視野,更能有效促進兩地學校發展,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

詳細內容
「姊妹學校計劃」二十載 厚植兩地情誼 共創優質教育

「姊妹學校計劃」二十載 厚植兩地情誼 共創優質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香港特區政府於2004年便開展「姊妹學校計劃」,安排參與計劃的學校進行多元化的交流和互訪活動,深化香港師生對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最新發展的認識。正如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給香港中學生回信中,特別勉勵同學要「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姊妹學校正是一個將兩者相結合的重要交流平台。作為香港最大的愛國教育團體,教聯會亦積極承擔兩地教育交流橋樑的角色,為兩地學校提供專業支援。教聯會對計劃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早期倡議教育局增加對參與學校的撥款;校長、教師面對疑問時,提供協助和支援;疫情期間,教聯會也未曾停止推動計劃,組織線上姊妹學校締結儀式和線上交流活動,保持計劃的持續性;疫情後,教聯會迅速回應教育界的需求,組織大量姊妹學校締結儀式,並聯同旅遊業界制定交流團的規範和標準,確保交流質素。近期,教聯會還進行了問卷調查,對計劃推行20周年進行回顧,反映姊妹學校平台的意義和實際需要。

詳細內容
加強兩地學生交流 校園生活增添色彩

加強兩地學生交流 校園生活增添色彩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本校自2016年起積極配合教育局推動的「姊妹學校計劃」,至今已經與來自北京和遼寧的四所中學締結為姊妹學校。本校亦計劃在未來繼續拓闊姊妹學校的網絡,加強中港兩地學生的交流。

詳細內容
自然聯繫、有機結合 促進兩地專業成長

自然聯繫、有機結合 促進兩地專業成長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隨着疫情過去,近兩年中港交流開始復常,香港很多學校與內地的學校結成姊妹學校關係。疫情前普遍的姊妹學校都是分佈在大灣區內,疫情後有一普遍的現象,香港的學校開始與國內不同省市的學校建立姊妹學校的連繫,這情況相信更有助加強老師和學生對國家文化、歷史、國民身份認同、國情教育多角度的理解。

詳細內容
推動兩地學校交流 豐富學生學習經歷

推動兩地學校交流 豐富學生學習經歷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元朗朗屏邨惠州學校一直致力提供多元的學習經歷予學生,近年透過與姊妹學校進行不同領域的交流,本校老師在校園環境建設、管理經驗、課堂設計和教學手法等都有不少得着,對提升教學素質有很大的幫助。而本校學生亦在與姊妹學校的交流活動中拓寬了視野,加深對中國內地的認識及了解,從而提升國民身份認同。除了師生層面的交流外,本校亦樂於為家長提供一同參與姊妹學校的交流機會,讓家長們了解這個計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有何得益。我們從家長對這類交流活動熱烈和正面的回應得知,本校以姊妹學校計劃推動兩地學校間的交流的確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