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 活用創新科技智慧 培育一流工商業人才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一直為本港企業培育專業人才,學院憑藉多元技術研發一直為業界引入嶄新思維,推動企業創新力、效率、產品和服務質素。伴隨「工業 4.0」發展,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與時並進,糅合創科技術擴闊專業領域,於校內設立多個專業實驗室,如「信息物理系統實驗室」、「伍達倫數碼工廠」、「激光物料處理實驗室」、「超材料準備實驗室」和「超精密加工技術實驗室」等,又引入專業器材,如「Kuka 七軸協作機械人」、全港唯一一部可混合多種金屬噴粉形式打印的激光設備及超材料三維打印機「Nano Scribe」。學系文化不單重視學生工業與系統工程知識,同時亦注重強化學生的市場意識,教導他們活用科技智慧,融入管理設計流程,以掌握企業發展需要,成就未來行業骨幹。
詳細內容建立學英語的良好「慣性」
各關口一開,生活立刻復常,到處是人群。科技雖然一日千里,網上可瀏覽各國勝地的資料和相片,但說到旅遊,筆者仍然首選親身到當地感受,品嚐當地名菜,逛大型商場,購買特色紀念品。筆者去旅行喜歡以自由行形式探索目的地,最主要原因是筆者懂英語,不用擔心處理不到交通住宿上的安排,像許多外國遊客喜歡來香港也是因為這點—路牌、餐牌、告示牌、電視廣播不缺英語字眼,去到任何一個角落,只要懂些英文也能應付自如。
詳細內容探索人工智能 提升學與教效能
近日有關人工智能的話題席捲全球,不論電視新聞、報章雜誌、網上媒體,甚至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話題都離不開人工智能﹗早前,筆者初探 ChatGPT、Midjourney 等工具,嘗試進行簡單的文字與繪圖等工作,果然厲害!於是急不及待與同事分享,希望一起探索如何善用這些工具提升工作效能,尤其在學與教上。同儕友好,已開始嘗試用於擬題、撰稿及設計工作上。深深感到,對於教育工作,人工智能已正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新衝擊!
詳細內容正向教育力量 家長社區認同
本港學校過去受到疫情爆發影響,暫停面授課堂及校內活動,因而彈性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家學習,達至「停課不停學」;學校亦積極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情緒及心理支援,保持與家長的緊密溝通,全方位關顧學生的成長所需。香港現時全面復常,學生能夠重返校園,加強師生互動,必定對他們身心成長有莫大益處。
詳細內容啟發多元智能 培育資優兒童 創建平台 處處都是大舞台
根據1990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佈「第四號報告書」,探討了資優兒童的定義和他們的教育需要,亦引用美國聯邦教育局對資優的界定,確定資優教育應朝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若孩子在任何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表現,都可界定擁有資優的潛能,包括: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有獨創性思考,能夠提出創新的意見;在繪畫、戲劇、舞蹈、音樂等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特具天分;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目標方面有極高能力;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方面有突出天分。因此,學校需要有規劃地發展整體的資優教育課程,這樣才能全面地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
詳細內容與子女溝通 機會就在身邊
近日從媒體上看到研究的報導,指出子女升中之後和家長溝通機會減少,亦不願意向家長分享學校生活。子女踏入青春期開始長大,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獨立;要如何與這階段的子女保持良好溝通,可能困擾了不少家長。以下分享一些看法與家長們交流。
詳細內容英語小百科
免年伊始,首先給大家說一些吉祥話:Wish you prosperity and wealth in the year of Rabbit。意思是祝福大家兔年行大運,生意興隆。學生就祝福學業進步:Wish you mak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studies或者May you have great success in academic progress.
詳細內容親子藝術時光:透過藝術與孩子深入對話
隨着逐步有序恢復全日面授課堂,剛適應網課生活的孩子馬上又逢巨變,需重新適應回校上課的學習模式,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和陌生的社交圈子,加上不少學校為追趕學習進度,把課業與考試排得密密麻麻,導致家長和學生都加緊操練,希望急起直追,卻忙得焦頭爛額,喘不過氣。在情緒不穩或感到挫敗時,與其繼續囫圇吞棗,不如暫時讓孩子放下課本,齊齊動手創作藝術—有研究指出欣賞藝術或從事藝術活動時,高度緊張的精神會得到宣泄,具平靜內心,疏理情緒的功效。親子創作同時能重建愉快的親子時光,培育孩子多元技能,讓孩子在成長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前。
詳細內容分享生命教育故事 關愛身邊的人與事
學生常常嚷着要聽我的探險故事、成長的故事、繪本故事等。我也愛與他們分享我的故事,藉分享不同經歷,鼓勵孩子擁抱挑戰,為夢想奮鬥。我最欣喜看着孩子一天比一天進步,能陪伴他們一起成長,是多麼幸福﹗現在疫情漸漸過去,在復常的過程中更加需要藉不同的生命故事,鼓勵學生關愛身邊的人與事,珍惜一起相處的日子,感謝默默為我們付出的人。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