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雙師結合 推動創意思維教學

文理雙師結合 推動創意思維教學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近年香港教育銳意打破學科界限,促進跨科協作,培訓學生數理邏輯與創科思維,為學生打造學以致用的機會。早於七十年代,美國學者C. Samuel Micklus 與Theodore Gourley 開創「創意思維活動」(Odyssey of the Mind),要求學生活用科學原理,透過團隊合作,發揮創新精神解決難題,貼近當前 STEAM教育的精神。憑藉前瞻性的活動主題,「創意思維活動」深受學生熱愛,亦於 90 年代被引進香港。作為早期受益的學生,佛教黃允畋中學王家駒主任通過活動愛上數理化學,成為人師後更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賽事,在校內推動 STEAM教育,並與英文科胡靜雯主任合作無間,一同獲得優秀教師選舉的肯定。

詳細內容
以人為本 教育學生肯定自我 創設三層支援 完善教學需要

以人為本 教育學生肯定自我 創設三層支援 完善教學需要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如何讓學生在小學的啟蒙階段得到適性發展,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教育工作,尤其面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更需面面俱到,既要關懷學生的身心發展,亦需與家長保持緊密溝通。合一堂學校的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許嘉茵老師具備超過十年的社工及學生輔導經驗,一直致力學習不同特殊教育需要的專業知識,在校內亦提倡「以人為本」與「全人發展」的共融政策理念,針對融合教育創設三層支援計劃,於教學設置、社交小組和個人化支援上,全方位為孩子營造愉快和諧,富有關懷的學習環境。

詳細內容
建立互評 掌握學習重點 特色中文課糅合人文價值

建立互評 掌握學習重點 特色中文課糅合人文價值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中國語文教育向來重視應用和實踐,然而要深化語文素養卻絕非朝夕。黃建豪副校長認為,語文教學應摒棄昔日刻板沉重的軀殼,從一味側重背誦,革新為互動式教學,並糅合價值觀教育,令同學在語文學習中,同時建立善良與正義的思考。其得獎教案以「多重輸入教學法」讓同學透過閱讀理解、短片欣賞、小組討論與個人短講,刺激學習感官,建立全面讀、寫、 聽、 說 能 力。 此外,他特別強調自主學習,透過同學課前預習與「鷹架」建構,加深學生對課題的掌握。

詳細內容
「活」的化學 讓學生愛上學習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活」的化學 讓學生愛上學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趙韻文老師被委派成為化學科科主任後,察覺學生學習意識較被動,便因應學生不同的特質及能力,在化學科的管理上作出不同嘗試;新嘗試要花時間,幸好得到校長釋放空間,才有空重新思考並實行所訂的目標。趙老師指出,上一次於優秀教師關愛組獲獎後,繼續累積不少教學經驗,將其應用於科目管理上。透過思考並試行提升學習上的內在動機的方法,發現重點不在於教學上的技巧,而是教學以外的心理質素配合,因為對於未有成功經驗的學生,最重要是讓他們明白自己有能力做到,最終自然令學生重拾對學習的興趣,從而肯定自我,令他們真正愛上學習。

詳細內容
以影片獲取共鳴 讓學生各展所長

以影片獲取共鳴 讓學生各展所長

教育傳媒 教案分享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下稱「許校」)是一所群育男校,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長處,發展潛能。許校除了照顧學生學業上的需要,亦關顧他們的全人發展。任教小學生活技巧科及中學科技與生活課程的林寶樺老師,以生活化學科知識,並以多媒體方式滲入,務求讓學生能夠有趣地享受課堂。

詳細內容
數學xSTEMx活動  獲大學邀請分享成果

數學xSTEMx活動  獲大學邀請分享成果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案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一直十分鼓勵老師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包括電子教學、翻轉教室、STEM教育等,為老師提供專業培訓,同時亦會尋找不同的機會,與教育局或大專院校,進行有效的分享與交流。任教數學與體育科的賴永康老師,致力在專業路上精益求精,於2018年奪得優秀教師獎後,激發更多教學靈感,並獲得大學認可,邀請他與全港小學教師進行分享。

詳細內容
奪優秀教師獎 拓展教師專業路

奪優秀教師獎 拓展教師專業路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寶血會思源學校梁汝輝副校長2018年時,以電子教學教導學生如何自行設計摺紙圖樣。疫情停課期間,梁副校繼續推展電子教學到不同範疇,完全做到停課不停學,讓學生即使坐在家中,學業上仍能有所進步。梁副校坦言,教聯會的優秀教師選舉獎項令自己在教學路上成長不少,後來也奪取其他教師獎,讓他十分感恩當年得獎。梁副校說:「優秀教師獎好像一個成就解鎖,一旦解鎖了,其他機會亦出現了。」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