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科技 如何改變課堂?
在這科技迅速發展、信息爆炸的年代,學校也要與時並進,培養學生的在新時代所需的能力。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反思以老師單向講課為主,過於強調死記硬背和應試的傳統教學模式,而嘗試採用各種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創新教學法,提高學習興趣。
詳細內容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運動會日子抽籤、校際比賽日協調 如何制定雙贏的校曆表?
每年在大約5至6月,政府及教育局也會陸續公佈新一年的法定公眾假期、公開考試、文憑試放榜日及中一入學試等。學校便會因應這些「校外」日子來開始制定校曆表,好讓各同事可預算新學期課外活動的安排,如:交流團、全方位學習日、學校開放日等。當中,體育同工比較關注的運動會及學界比賽日子對學校訂定考試及假期是息息相關的。
詳細內容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學習不是苦差 有趣的幼小銜接遊戲課程 讓學生走一條愉快學習路
學習應是一件快樂的事,惟現時很多小孩認為學習是苦差,甚至有厭學的情緒。小孩都喜愛玩耍,具趣味性的學習往往能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鞏固所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副校長戴詠賢善用遊戲教學,為小一學生度身訂造每星期一節的「Good Kid Program(GKP)」幼小銜接課程,透過課堂裡的遊戲與有趣練習,讓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建立良好品德。
詳細內容幼小銜接,重中之重
幼稚園升小一,小六升中一,中六升大一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關卡;不同階段的過渡至為重要。可惜,筆者覺得無論學校和家長都容易低估學生「銜接」的問題,掉以輕心,尤其是「幼小銜接」常常被人忽略!
詳細內容家校攜手 小一新生輕鬆過渡適應期﹗
孩子升讀小一!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件大事。小學是孩子正式進入以學習為主的成長階段。升讀小一的學生所遭遇的適應困難,大多與學校環境、學習生活及自理要求的轉變有關。家長和學校如能及早為孩子進行適應訓練,有助孩子升讀小一的適應,能讓孩子更快樂地投入小學的學習生活。
詳細內容開課了﹗讓孩子無懼上學
九月開學至今已半個月多,從幼稚園升上小學的小一新生,融入新校園生活,或者仍有待適應。面對新環境,總會抱有期待和不安,小學的校園面積、設施、人數,遠較幼稚園龐大和複雜;上課模式的轉變也是小一新生的壓力源頭,若無法了解和疏導孩子的情緒,最終孩子可能會害怕、厭惡上學。因此,不只小一新生需要面對適應問題,家長和學校更要攜手合作,共同應對。除了追求課業成績,孩子的身心成長也要有健全發展。
詳細內容教育在家,教學在校。一場教育的叩問: 學校以外, 教育還能是什麼?
在香港,一談到教育,家長比較傾向於關注子女入讀哪間名校;哪區校網最好;成績若要優異,學童非去哪間補習機構不可,追求分數成為教育的首要目標,教育子女成了學校的責任。然而,成績以外,教育還可以是什麼?曾於加拿大修讀社會兒童心理學及於美國修讀教育系博士課程的陳美齡分享說:「學校只是幫助教導學生知識,真正的教育,是發生在家中的。」家校合作,不只是潮流,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