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足球看人生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由足球看人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現實生活是折騰的,很多時也感無奈。例如學校本應是聆聽、培育、輔導和栽培青少年成長的地方,讓年輕人感受同行、尊重、關愛和感到盼望。

詳細內容
讓每個孩子閃耀發亮

讓每個孩子閃耀發亮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孩子的未來是怎樣的?他們需要具備什麼條件與特質才能面對未來的挑戰?傳統的學習方式能夠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嗎?

詳細內容
離家的恐懼

離家的恐懼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升幼稚園攻略

晚上, 瑩瑩正在洗澡,媽媽問她:「今天首次上幼稚園,感覺如何?」「很多小朋友都哭了」,「那妳呢?」媽媽問。「我當時沒有哭」,瑩瑩說時,一把抱着媽媽,哭了。「乖乖,妳真勇敢!」母親輕柔地鼓勵她。

詳細內容
做好準備,讓孩子樂在起跑線

做好準備,讓孩子樂在起跑線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升幼稚園攻略

踏入十月,作為家長,你是不是已安心讓孩子上學,抑或焦慮不安呢?孩子上學的情況好嗎?他能適應學校的生活嗎?老師會疼他嗎?怎樣才能讓他在學校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呢?

詳細內容
幼稚園特輯(一)認識幼稚園

幼稚園特輯(一)認識幼稚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升幼稚園攻略

家長和年幼子女在學校門前,依依不捨,聲淚俱下,大概是人們對幼稚園的第一印象。幼稚園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群體,是孩子踏出家門的轉捩點,期待與恐懼只是一線之差。父母除了為子女尋找心儀的幼稚園外,還應該為孩子來年上學做好準備,鼓勵孩子跳出「安舒圈」(Comfort Zone),多嘗試新事物,讓孩子「樂」在起跑線。

詳細內容
楊潤雄局長專訪:保持優質教育機會  鼓勵學生放眼國際發展

楊潤雄局長專訪:保持優質教育機會 鼓勵學生放眼國際發展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多元社會,香港的教育發展一向秉承傳統,面向國際。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分享,香港的教育制度及理念與社會的特色緊緊相扣,制度偏向西化。早前政府為業界落實了不少優化政策,對於未來的教育發展,楊局長期望能與業界緊密溝通,聆聽意見,一同邁步向前。

詳細內容
老柏生局長專訪:教育為首 重視質量 緊貼時代發展 培養學生正向心境

老柏生局長專訪:教育為首 重視質量 緊貼時代發展 培養學生正向心境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澳門政府深明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關鍵,一直貫徹「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本年度更預算80億澳門元作教育經費,提高教育質量。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又是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擁有三文四語獨特語境的優勢,三文即中文、英文及葡文,四語即粵語、普通話、葡語及英語。教育暨青年局發揮這些優勢,努力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讓青年可以做好準備,抓緊相關的機遇。

詳細內容
教師視角:兩地教育體系全面解析 推動交流發展

教師視角:兩地教育體系全面解析 推動交流發展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香港跟澳門的關係如同兄弟,我們有着相似的背景,曾經都是殖民地,於廿一世紀前同時回歸中國,兩個地方都擁有豐富的外國色彩、思想及文化。我們兩地教育於這個西化體制下,經歷近百載,讓我們兩地學生懂得中國文化,亦具備西方特質。為進一步擴闊兩地學生國際視野,近年有很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包括我們JSIT)等都經常到澳門交流,我們可以預見香港與澳門將會有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機會。

詳細內容
提升小學中文科科主任規劃與管理能力:從設計測考卷出發

香港教育大學
提升小學中文科科主任規劃與管理能力:從設計測考卷出發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傳媒

如果我們希望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作一次身體檢查。如果我們想知道自己是否過重,BMI方程式(即是將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大概可以給我們提供答案。如果家長或教師想知道孩子的學習表現,很自然的就會想到一份測考卷。

詳細內容
地區與學校縮班, 原因何在?(上)

地區與學校縮班, 原因何在?(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2020-2021年度小一入學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已於9月23至27日完成,各學校收表的數量大家都心中有數,以下資料先供大家參考,下期再與大家分享。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