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全人教育,由幼兒教育做起﹗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到校直擊
校長專訪
教育傳媒
升幼稚園攻略
培元教育機構成立逾四十年,轄下設有三間幼稚園及幼兒園,分別是新翠培元幼稚園、牽晴間培元英文幼稚園和筲箕灣街坊福利會張錦添紀念幼稚園。三間學校均以生命教育及品德建立教育為藍本,配合蒙特梭利教學法,及透過課程設計與奧福音樂活動發展多元智能,從幼兒階段開展全人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靈各方面均衡的發展,發揮幼兒潛能,為他們建造愉快學習環境。
詳細內容無所作為的閱讀教育
盧梭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着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學校圖書館,正好是進行「無所作為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教育的上佳選擇。
詳細內容幼稚園選校、面試、入學申請全攻略
幼稚園在本年9 月已開始陸續招生,來年有適齡子女可以入讀幼稚園的家長,要好好選擇幼稚園,本年10 月至11 月正是幼稚園招生的高峰期,面對種種申請手續、選校、面試等等,家長除了要處理大量資訊,更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個性,為目標做好準備,讓孩子在愉快中學習,打穩根基。
詳細內容尊重學生 贏取信任 理解實際需要 以學生為本
《教育專業》一連兩期專訪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校長鄒秉恩,於第5期中鄒校長分享了他秉持有教無類,以大膽和創新的方法,成功替多間學校注入新思維,改善辦學質素。來到這一期,鄒秉恩跟我們分享他離開了聖公會基心小學後,如何帶着當教育前線的經驗,擔任香港教育學院講師及高級課程發展主任,處理中小學、毅進和大專等的課程評審及設計工作,以另一角色服務學界。11年轉眼過去,他重新走到前線,到聖公會聖匠中學及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擔任校長,之後又重回當初的起步點,再次擔任小學校長,秉承致力服務學界不同崗位的初心。
詳細內容設計學習框架 聚焦情意教育 讓知識融入生活 學習不再與己無關
人和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必須互相依賴才能生存。港人日常生活產生大量家居污水,包括清潔家居及梳洗時所產生的廢水。這些污水排出大海後不但影響海洋生物生長,更有機會令牠們中毒致死。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常識科老師羅其斌就常識科中水質污染的課題,特意與他的教學團隊進行深入反思,設計出「辨、便、變」學習框架,配合「情意教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一方面掌握科學過程技能,另一方面能更全面辨析家居污水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培養出保護海洋的價值觀和行為。
詳細內容教學科技 如何改變課堂?
在這科技迅速發展、信息爆炸的年代,學校也要與時並進,培養學生的在新時代所需的能力。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反思以老師單向講課為主,過於強調死記硬背和應試的傳統教學模式,而嘗試採用各種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創新教學法,提高學習興趣。
詳細內容運動會日子抽籤、校際比賽日協調 如何制定雙贏的校曆表?
每年在大約5至6月,政府及教育局也會陸續公佈新一年的法定公眾假期、公開考試、文憑試放榜日及中一入學試等。學校便會因應這些「校外」日子來開始制定校曆表,好讓各同事可預算新學期課外活動的安排,如:交流團、全方位學習日、學校開放日等。當中,體育同工比較關注的運動會及學界比賽日子對學校訂定考試及假期是息息相關的。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