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團隊專業風尚 懷抱不滅教育熱誠

建立團隊專業風尚 懷抱不滅教育熱誠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投身教育行業已經三十多年,由前線老師至擔任校長之路,當中的歷程變化可謂不少,每個崗位及不同學校都帶給我很多衝擊和經驗,亦形成了一些心得和體會,內心欣喜能夠在香港的教育路上持續奮鬥。今天決定從學校的「領航者」位置上退下來,轉為擔任香港佛教聯合會的學務顧問,盼望運用多年所累積的經驗協助屬會的小學提升和發展,在作育英才的道上邁步向前。

詳細內容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用短短的六個字概括了為師之責,勇敢提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詳細內容
承先「啓」後 掀開教育新篇章

承先「啓」後 掀開教育新篇章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隨着政府新班子亮相,社會展開新氣象,教育界亦掀開教育新篇章。新任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近月馬不停蹄,四出走訪不同教育活動,用心聽取公眾諮詢的意見。在接受專訪時更即席揮毫,以「啓」字象徵新願景,饒有意味。蔡局長提到多年來自己屢換崗位,從事教育工作任重道遠,但志業從未改變,無論在任何崗位都希望能為香港教育作出貢獻,並一直以「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為個人使命和目標。

詳細內容
教師夢.飛翔計劃 為準教師提供獎學金

教師夢.飛翔計劃 為準教師提供獎學金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贊助,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辦的「教師夢 ‧ 飛翔計劃」回應教育需求,透過「準教師獎學金」,向具備優秀學業成績、對教育有抱負的基層學生,提供獎學金及不同學習機會,包括專業培訓、學術交流活動、職前支援及輔導等,鼓勵準教師於中學畢業後修讀教育課程,日後投身教師行列,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作育英才。除了向得獎者派發獎學金之外,大會亦提供其他不同的學習機會供得獎者參加,讓準教師持續獲取適切的學習及教學指導。

詳細內容
掌握「緩解七式」 擊退開學焦慮症

掌握「緩解七式」 擊退開學焦慮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近年疫情反覆,同時考驗學校、父母與孩子三方的調適能力,從面授課轉為網課,自悠長假期變成只有短促的過渡周,有專家指這種特殊情況可能令學童的「開學焦慮症」(Back-To-School Anxiety)變得嚴重。有見及此,今期《香港教育雜誌》將為一眾讀者拆解「開學焦慮症」的特徵與高危族群,並邀請東華三院蔡榮星小學梁敦瑜校長和東華三院方樹福堂幼稚園高頴思校長介紹「緩解七式」,藉以對抗開學焦慮,讓往後每個開學日,都能成為孩子愉快成長的新開始。

詳細內容
數字詞彙,你懂嗎?

數字詞彙,你懂嗎?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校長專訪 香港教育雜誌

香港剛剛在7月1日慶祝了回歸25週年,是一個很有歷史紀念價值的日子,而筆者的文章也不知不覺地在《香港教育雜誌》刊登至第61期,真是非常榮幸!讀者或知道25週年的別稱就是「銀禧紀念」,英語為Silver Anniversary or Silver Jubilee,其實其他週年紀念或時間英語,也擁有不同稱號,今期讓我跟大家介紹一下。多學幾個,將來買禮物或寫心意卡時可大派用場!

詳細內容
音樂充當營養補充劑 調節焦慮、孤獨感

音樂充當營養補充劑 調節焦慮、孤獨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第五波的新冠疫情令香港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香港人口密集,令很多家庭難逃「一個中,個個中」的命運。當患者在家隔離期間,一整天只能在房間內活動,對身心都是煎熬,此時,音樂如何提供協助?原來音樂可以在戰勝新冠疫情上扮演兩大角色:1)作爲調節情緒的「營養補充劑」;2)因應康復後腦部運轉較緩慢,音樂可以扮演的「復康運動」。

詳細內容
成功非依靠奇蹟

成功非依靠奇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本年,教育局推行首屆「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讓八所教資會資助的本地大學,共有146個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參與計劃,直接取錄具有特殊才華及興趣的中六生。據教育局的公布,首屆計劃共收到來自403間中學的766份有效申請,當中只有186位學生成功直入大學,成功率約25.5%。本校6A班張成寶同學通過重重甄選,最終成功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直接取錄,可喜之餘,學校上下更感欣慰。

詳細內容
如何提升學生自信心?

如何提升學生自信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不知各位家長可有相同的困擾:有些孩子明明品性純良、學業和非學術表現都出色,就是欠缺自信心。你或許不停地勸勉他們:「你可以的!只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可是孩子反應依然不如你所期待。到底怎麼樣才叫「自信」?我們又是否對「自信心」有誤解?

詳細內容
鍛鍊生活自理能力 成就負責自信的孩子

鍛鍊生活自理能力 成就負責自信的孩子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自理」是指有能力並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照顧。自理能力的發展和孩子的心理、生理、體能及智能發展是息息相關的,透過日常生活的經驗累積,他們會漸漸掌握進食、如廁等自理技巧。然而近年隨着社會的轉變,現今孩子多由家中長輩或傭人照顧,導致他們慣於依賴,自理能力自然強差人意,成為嬌生慣養的「港孩」。家長應如何在疼愛與建立子女自理能力之間取得平衡,避免孩子錯失成長的機會,讓東華三院方樹福堂幼稚園高頴思校長及仁濟醫院何式南小學羅卓賢校長親自解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心得。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