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第5點:學生參與及共同創造

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第5點:學生參與及共同創造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香港賽馬會「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 for Youth @ JC團隊根據香港的情況及學生需要撰寫了《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Hong Kong Benchmarks for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簡稱為HKBM),由香港教育大學葉蔭榮博士擔任計劃總監,筆者學校是試行HKBM學校之一,HKBM共有十項準則,今期繼續分享第五項準則。

詳細內容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 推廣禮樂文明 建立優良禮儀價值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 推廣禮樂文明 建立優良禮儀價值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自2019年起,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活動,為學界提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支援。活動口碑載道、反應熱烈,中文大學國學中心鄧立光博士分享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推廣「禮樂文明教育」。

詳細內容
教師的「時間管理」

教師的「時間管理」

教育傳媒

  時間管理對每一個人都攸關重要,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可是,筆者認為時間管理得是否妥善,卻受到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就是「興趣」。因為「興趣」直接影響個人的工作態度,若然你熱愛你的工作,總會使人「樂此不疲」,享受其中。即使面對多大的困難,你都總有方法迎刃而解。

詳細內容
線上考試和監考的挑戰

線上考試和監考的挑戰

教育傳媒

  受疫情影響,很多學校都改用線上教學與評核。上期文章曾探討無需監考的開卷考試,今期會討論需要監考的線上考試的挑戰和建議。

詳細內容
以藝術融入正規課程 多元、趣味、 發掘潛能、建立自信

以藝術融入正規課程 多元、趣味、 發掘潛能、建立自信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到校直擊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藝術陶冶性情,對於樂善堂劉德學校來說並非口號,而是學校未來的大方向。歐耀輝校長表示,校內藝術教育向來發展得不錯,因為學校認同多元智能理論,銳意發掘學生各樣潛能。學校在新學年的重點項目,必數布偶劇場和愛麗絲劇場,把布偶和話劇元素融入中英文科之課程規劃內,令學生提升中英語的表達能力和學習語言的興趣、發展藝術潛能,更能於表演場上建立自信,一舉數得,大家都甚為期待。

詳細內容
在家學習之家長支援篇

在家學習之家長支援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學校在新學年先暫停面授課堂和校內活動,學生繼續留家抗疫,而照顧他們的責任和工作,重新回到家長身上,處理日常起居飲食之餘還可能要支援網上課堂。然而,家長可能本來就要外出工作或在家工作,停課帶來了更大負擔。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化解這個困難,甚至把停課期轉化成增進親子感情的時光?

詳細內容
扶助子女身心成長 做好升小準備

扶助子女身心成長 做好升小準備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K3 小孩從幼稚園升讀到小學,校園生活會出現巨大轉變,家長應了解孩子的特點要需要,做好準備,扶助子女迎接新形式校園生活,身心與學業同時成長。

詳細內容
最新選校條件:疫情應對能力

最新選校條件:疫情應對能力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疫情關係,今年的課堂安排變得不再一樣。而疫情仍然不明朗,且思考要應付往後可能又再出現的疫病或是突發事件,學校的處理能力和應變速度成為一項新指標。學生入讀後,不知何時再遇事故,學校的應變表現可有助應對所帶來的困難。

詳細內容
電子教學、BYOD、 網上學習的新路向

電子教學、BYOD、 網上學習的新路向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2019新型冠狀病毒」全球肆虐,疫情令多個行業進入前所未見的寒冬,何時才會再見曙光、走出逆境呢?事實上,不止是上班一族,學童所受的影響亦非常大。很多小朋友可能平時不願上學,在經過半年的「在家抗疫」後,反而渴望可以開開心心上學去,見見同學們。

詳細內容
了解子女特質 配對合適學校

了解子女特質 配對合適學校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每間學校均擁有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和特色,家長為子女選校時,宜多站在子女的角度,配對合適他們身心發展成長及學習的學校。比如孩子是活躍好動還是文靜內斂、愛好動腦筋還是喜歡手工勞作,這些因素比單純看重學科成績更為重要。以下提供多項應注意的重點,家長選校時可多加留意與思考。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