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研產品遇上創意教材  為校園而設的 天然環保衛生巾販賣機  推動正確衛生教育

當科研產品遇上創意教材 為校園而設的 天然環保衛生巾販賣機 推動正確衛生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科技發展的最終理念,是為了讓人類擁有更美好的生活。美佳亞太投資有限公司作為香港的科研公司,主要從事健康環保產業的科研及開發,為了提倡對女性的關懷,亦回應環保這個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研發出既是零敏感,亦可生物降解的「女性天使PHD」衛生巾。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柯培麗博士有見香港的性教育發展比較被動,尤其於男女校裏,月經這課題更是甚少提及。當科研遇上教育,雙方亦看到了一個推動彼此理念的契機,一部結合教育功能的衛生巾販賣機,亦應運而生。

詳細內容
創立GMoodle 數據為基礎的網上平台 評估學生小組活動表現

創立GMoodle 數據為基礎的網上平台 評估學生小組活動表現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升上大學後,許多功課都需要以小組形式進行,講求團隊協作精神。組員能有效地分工合作固然是好事,但亦有不少學生會互相投訴,指責彼此沒有盡力。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林惠民博士研發了網上平台GMoodle,收集數據評估學生小組活動表現,老師可以了解小組內每個同學的付出比例,從而客觀地評分。

詳細內容
創科與塑膠資源教育的結合  「惜膠」習慣從小做起

創科與塑膠資源教育的結合 「惜膠」習慣從小做起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香港是繁榮的都市,然而要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都市,環境保護議題絕不能忽略。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周卓輝博士與蘇詠梅教授一直致力科技及環保教育,於是他們的團隊設計了「八格塑膠分類回收箱」,並製作AR教育圖書及體感遊戲,為學校提供回收塑膠的設施及相關教材,由小學開始推廣塑膠資源教育。

詳細內容
豐富語言環境,學習英文 so easy

豐富語言環境,學習英文 so easy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

      偶然也會聽到家長分享他們子女學英文的難題,令我不禁回憶自己小時候是怎樣學英文的。記得,幼稚園階段只學過 26 個英文字母配以一個單字。小學階段,老師好像沒有教什麼高深的文法,只是要求我們不斷朗讀課文,做補充練習,經常背默及時常突擊小測,測的都是文法題(包括 tense、preposition、gerund等),就是這樣久而久之便打好了英文的基礎。升上中學後,初中階段都適應得不錯呢!

詳細內容
推廣多元文化 建構共融校園

推廣多元文化 建構共融校園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近年政府致力支援非華語學生(特別是少 數族裔學生)融入社會,包括幫助他們適應本 地教育體系及學習中文。隨着落實加強支援的 措施,錄取非華語學生的學校數目亦較過去提 升。惟基於族裔文化、家庭對升學及就業的期 望、社交圈子及生活習慣等不同因素,非華語 學生在本地學習中文方面仍存有不少困難。

詳細內容
自由探索學習 啟發創意無限大

自由探索學習 啟發創意無限大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升幼稚園攻略 校長專訪 到校直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東華三院黎鄧潤球幼稚園以培育孩子成為SMART Kids 為目標, 重視五個學習元素—S-haring 分享、M-otivated 激勵、A-ffectionate 關懷、R-espectful 尊重和T-hankful 感恩,讓學生在富啟發的學習環境中,自主和愉快地學習,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詳細內容
繪本以情啟學 以生活實踐知識

繪本以情啟學 以生活實踐知識

教育傳媒 升幼稚園攻略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到校直擊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東華三院黃朱惠芬幼稚園的課程以幼兒為本位,以幼兒生活經驗、能力及興趣為基礎,而繪本強調愛的教育,透過「以情啟學」的策略,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連繫生活經驗及誘發行動力。學校藉故事情感連繫幼兒的生活經驗,延引一連串有意義的學習,以自己的意念和構想去佈置活動角落,從做中學,動手學體驗學習喜樂,促進學習共通能力:態度、技巧、知識 。

詳細內容
創建雙軌升學階梯 培育應用人才 迎接社會變革

創建雙軌升學階梯 培育應用人才 迎接社會變革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受傳統文化影響,香港的教育制度以考試為主,不論學生還是家長,均認為如想創造明亮前程,升讀學術型大學是不二之選,如未能成功,則出路狹窄。分析數據,香港每年學位課程總收生已達到33,000個,於48%適齡學生有機會接受學位教育下,畢業生卻面對就業困難及薪金下跌的困境,這種錯配現象,成因及問題是什麼?

詳細內容
公大秉持教育使命 培育多元人才 為業界注入新動力

公大秉持教育使命 培育多元人才 為業界注入新動力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校長專訪

在職場上,香港公開大學(公大)的學生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形象,不但珍惜每個工作機會,而且能夠學以致用,僱主評價甚高。能夠培育出迎合社會需求的人才,與公大的發展方針有莫大關係。公大校長黃玉山教授認為,教學是孕育未來人才的關鍵,因此,公大致力履行教育使命,投放資源,豐富學生所學,帶領大學持續向前邁進。

詳細內容
全面檢視職專教育 創設前瞻大道 由改變社會觀念做起

全面檢視職專教育 創設前瞻大道 由改變社會觀念做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職業專才教育又稱職專教育,在香港已有逾80年歷史,為學生另闢升學路徑,培育社會發展所需人才。學生能力及志向各有所長,除了考讀大學以外,其實還有很多發展道路。政府2018年成立「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施俊輝分享,希望透過小組,做到針對性地檢討及考慮如何在香港加強推廣職專教育,鼓勵年輕人按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抱負,選擇升學出路及加入不同行業,在最適合的途徑盡展所長。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