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需要 製作全新自學內容 與學界攜手面對來年挑戰
牛津大學出版社董事總經理吳薇薇女士表示︰「自1月底停課以來,學校老師忙於以各種方法讓學生停課不停學。作為教科書出版社,首要當然是幫助老師應付當前的變動和遙距教學所帶來的挑戰。」
詳細內容出版社多元電子教材 鼓勵自主學習
復課後,即使老師剪裁和重新編排了課程,但上課時數始終有限,教學節奏依然十分緊湊,因此「質」變得比「量」重要。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會長、卓思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志華以小學為例,認為在現時的螺旋式教學法課程下,課程經過剪裁後雖然會變得精簡,但應學的基本知識不會缺少。「學校即使裁走了延伸學習的部分,日後仍可在適當時再教授,或讓學生在暑假自學。」因應此情況,業界增加了網上練習的數量,以往這些練習多以文字形式表達,現在添加了視頻、音頻和多媒體等元素,加強學習趣味。「這些練習不再是從前的操練模式,不只教授硬知識,亦會傳授技能,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已有知識處理更大量和深奧的問題。」
詳細內容
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
幼稚園面臨營運挑戰 宜有後備方案應對變數
2003年沙士期間,幼稚園曾面臨退學潮;17年後受新型肺炎影響,情境再度湧現。自停課以來,部分幼稚園家長拒交學費、膳食費,甚至引發退學潮,令部分幼稚園承受巨大財政壓力。面對教師被凍薪、放無薪假及裁員的困局,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校長林翠玲建議學校可留意坊間的教育援助基金,為家長提供相關資訊,或協助他們申請,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以舒緩退學潮。
詳細內容
東華三院蔡榮星小學
把握停課期 與學生一同跳出課本
東華三院蔡榮星小學向來以「在快樂校園中,培養小領袖」為目標,面對長時間停課,梁敦瑜決定把握機會,讓學生體驗一場另類的學習。梁敦瑜指學校的停課工作分3個階段進行,第1階段當成是新年假的延續,功課較有彈性,主要讓學生自學,例如進行網上閱讀,完成以新年為主題的習作等。直到第2階段,教育局正式宣佈停課,老師便檢視和整合各科在停課間可進行的活動和練習,把彈性的自學模式轉為具系統的學習。
詳細內容停課不停學背後,師生經歷了甚麼?
長達3個月的停課,為達至停課不停學,各種學習平台應運而生,老師都成了KOL,拍片、剪片、直播停不了。同時,業界也反映網上學習存在的種種困難和不足。復課後,大家又要為追趕課程進度而疲於奔命。究竟老師和學生在這期間,經歷了什麼,學習了什麼,得到了什麼?
詳細內容教師專業無可取代 電子教學重點為教學設計
早於停課前已經實行電子課堂的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老師梁子雲,透過豐富的電子教學視野,分享了除實時教學以外,電子教學的世界其實非常廣闊,教師未必只於非常時期應用,如日後能好好融入教學設計,絕對是增加教學效能的強大後盾。
詳細內容電子教學兩種模式 混合應用互補不足
為應對突如期來的疫情,全港學校長期停課,讓不少老師、學生和家長都感到措手不及,擔心停課會影響學習進度。如學校能善用市面上各種電子教學工具,相信能把停課的影響減低。
詳細內容教師視覺:教育制度的反思 PISA 告訴我們甚麼?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每3年評估一次,旨在測試15歲學生以母語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2018」(PISA 2018),其研究結果已於2019年12月「放榜」。在是次參與研究的79個國家/經濟體系當中,香港15歲學生以母語閱讀的能力及數學能力均排名第4(較PISA 2015的第2位微跌2位),而科學能力則排名第9(維持不變)。
詳細內容停課不停學15問 大家準備好了嗎?
「有危便有機」!停課至今,大家有否想過,復課是「危」還是「機」呢?藉着本文,大家不妨思考一下,為復課後的教與學作好準備。以下我們會點列出相關的問題及可能面對的情況,讓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讓大家在進行復課準備時以作參考。
詳細內容教師或學生,我們都不完美 從破碎裏找到動人風景
當社會把目光放在考取功名,努力教學生在公開試奪星,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許校)的5位老師:吳偉廉(吳Sir)、曾勁波(波Sir)、邱少苗(邱Sir)、陳煥基(基Sir)和賴佩怡(阿賴)卻願意重新定義教育,即使是被標籤的群育學校學生。在許校,主流學校的拘謹和管束並不存在學生與老師平起平坐,呼叫對方花名亦無傷大雅;在許校,只要有需要,學生可以隨時致電老師,關係就像家人;在許校,學生無須盲目追求成績,需要找回自己。「其實老師只需找一個機會讓他們成功,一次就夠。」他們堅持以愛作教育,成功逆轉3個學生的人生,讓他們擁有超乎自己想像的際遇。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