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英語詞彙學習系統 靈活運用大數據 自由選擇最佳練習模式
傳統的教育,著重各科習作及功課的操練,促使學生獲取更好的學習表現。其實相比起強制訓練,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題目及方式作為日常練習,更能引發強大的學習動機。因此,香港教育大學英語教育學系的鄒迪博士,與及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謝浩然博士設計了一個個人化英語詞彙學習系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及興趣,進行英語練習。
詳細內容打破「戲無益」印象 與爸媽一起「玩」英文!
當我們說到語言學習,一般給人艱澀的印象,香港教育大學的楊少詩博士(心理學系)及吳美莉博士(幼兒教育學系)希望透過設計遊戲套件,以桌遊形式讓家長與小孩可以一同進行英文口語訓練,更重要的是,讓小朋友能於一開始接觸英文就擁有快樂回憶,在愉快中學習。
詳細內容方格樂譜消除音樂門檻 只要敢創作 每個人也是音樂奇才!
日常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很多人視音樂為最親密的伴侶,陪伴他們走過歡喜與哀愁,甚至有治療心靈的功效。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的梁智軒博士研發專為音樂教育而設的方格樂譜及軟件,不但減低讀譜難度,更降低了學習音樂的門檻,讓使用者以平板電腦演奏和創作,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創演音樂的樂趣。
詳細內容輔助風道吹嘴設 打破樂器界限 學習古樂不再困難!
享受音樂無分國界,我們不應受地域、身份、社會環境等因素而有所限制。對於希望演奏的人來說,很多歷史悠久的傳統樂器技術門檻較高,很難學習,令很多初學者卻步。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的松信浩二博士身為一名演奏家,同時亦是一位教育者,認為如果樂器使用上花點心思,能夠輔助學生克服技術困難,傳統樂器其實也可以平易近人,人人可學。
詳細內容各種視像會議軟件的利與弊 如何發展停課間的 「電子評估系統」?
2月初,教育局剛宣佈停課,有不少教師都在考慮或討論「會否開展Zoom課堂」;到3月中,便演變成「是否應該轉用其他視像會議軟件,如MicrosoftTeams 或Google Meet等?」原因是因Zoom被揭露存有保安漏洞,加上多國開始禁止學校或機構使用,令香港的教師們亦有不少疑慮,不得不重新檢視有關實時視像課堂的機制。當大部分學校、教師都只顧追求產品的技術,卻忽略了運用資訊科技教學的好處時,筆者從本會問卷調查結果得知,仍然有部分老師繼續使用Zoom,然而,大家對於應用相關軟件的保安意識,亦因此而大大提高。
詳細內容零家課挑戰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我與家長的溝通當中,深深感受到「家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當家長應付了一天的辛勞工作過後,仍要在家中肩負起處理功課的責任。在日積月累的壓力下,無形中對親子關係會造成影響。
詳細內容疫情影響部分學校取消面見 今年「面試」大不同
有部分家長因子女在「統一派位」無法獲心儀學校錄取,便會希望透過「叩門」,作最後的嘗試。以往校方會因應情況安排面試,但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面試」的方式會與以往不同。
詳細內容掌握轉變 為升小做好準備
小學統一派位將會在六月上旬公佈結果,不少家長擔憂孩子受疫情影響下,長期停課或會無法銜接小學課程。事實上,小學的校園面積、設施、人數,遠較幼稚園龐大和複雜;上課模式的轉變也是小一新生的壓力源頭。因此家長必須了解幼稚園和小學的相異之處,再根據孩子的個性和成長狀況,逐步調適,為開學做好準備。
詳細內容孩子,你能忍一忍、等一等嗎?
忍耐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東西,但它可以通過學習 來掌握。孩子學習忍耐前必須具備「估量、理解時間的 能力」和「領會因果的能力」,然後他們才能培養忍受 挫折,以及延遲滿足的能力。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