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快樂地學習

讓孩子快樂地學習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不少家長跟我說每天為了督促孩子完成家課都快要累死了,孩子考試比他們自己考試更要命:溫習了嗎?默寫了嗎?背誦了嗎?人都快要瘋了。試想連家長也這麼苦,被督促的孩子能有甚麼樂趣可言!

詳細內容
Although、But 真的不能共存嗎?

Although、But 真的不能共存嗎?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教育雜誌

還記起小時候上英語課時,受母語中文影響下,對老師各種英語文法解說經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疑問。例如 “although”不能跟 “but”同時使用;又「那兒有….」必須是 ”there is/are….”,而不能用“there has / have”。

詳細內容
如何塑造孩子的個性

荃灣商會學校
如何塑造孩子的個性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每次在學校教育講座中,介紹完這兩項比較吸引家長的特色,而又令家長聽得入神後,我必定會補充一句,品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從而把他們從孩子學得良好的英語、發展創科頭腦及具有運用綜合能力去解難的醉夢中叫醒,因為教育的原意就是要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內涵的人,而不是只聚焦於知識層面。

詳細內容
升小選校策略——了解子女特質 尋找最合適的學校

升小選校策略——了解子女特質 尋找最合適的學校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已公佈收生結果,獲心儀學校錄取的學生父母固然感到高興,落選的學童亦無須灰心,學生家長仍可透過明年1 月中旬的「統一派位」,辦理選校手續。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學校應變工作全面睇

停課不停學!學校應變工作全面睇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面對社會環境變遷,學校必須懂得隨機應變應付突發情況,近年學校就曾經因為傳染病、天氣問題和突發社會事件,導致教育局需要宣布停課,這難免影響學生學習進度,如何能夠做到「停課不停學」,成為教育界近期的熱門話題,因此今期《教育專業》就訪問了多位教育界的專家,透過不同角度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詳細內容
距離真正做到「停課不停學」 學校的電子教學路,還有多遠?

距離真正做到「停課不停學」 學校的電子教學路,還有多遠?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停課不停學!」相信大家對這句說話都不會陌生,但如何真正做到呢?相信很多學校都還在試驗階段,還未能完全掌握。事實上,早於「沙士」時期,因為疾病傳播而導致全港學校,包括大、中、小學以及幼稚園都要停課,當時多間大學及個別中、小學已提出,要為「停課不停學」作出相關準備及課程。

詳細內容
增進語言實驗室的同儕互動

增進語言實驗室的同儕互動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語言實驗室(Language laboratory)已有悠久歷史,一直被視為是外語學習的有效場地(註一),在多數大學和中學均有配備。語言實驗室一般配備電腦、耳機、和麥克風,學生可在語言實驗室對着電腦練習口語和聆聽,老師也可通過系統聽到個別同學的表現並給予反饋。有研究顯示,同儕互動對語言學習大有裨益(註二)。然而,舊有語言實驗室的設計多以方便學生獨自學習為目的。部分語言實驗室的圍板分隔設計,雖然有助隔音,卻不便同儕互動。

詳細內容
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學 如何加大力度支援教師?

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學 如何加大力度支援教師?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有關現時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情況,據立法會的數字顯示,2016年全港有6,171名6至11歲的南亞裔兒童,現正接受小學教育,當中只有66%能夠書寫中文。另有6,400名12至17歲的南亞裔兒童,現正接受中學教育,當中只有68%可以書寫中文。

詳細內容
電子優化教學 書本卻能喚醒原始感動

電子優化教學 書本卻能喚醒原始感動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教案分享

資訊科技一日千里,運用資訊科技於教育更是發展迅速。全港近九成學校已安裝無線網絡,大部分學校亦已採用一人一機(平板電腦)上課,學生可以使用流動電腦裝置進行多元互動學習。其中,近半學校已開展了「自攜裝置」計劃(BYOD),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學習個人化。學校亦使用電子書,讓學生通過有互動功能的課本進行學習,把流動電腦裝置物盡其用。那麼,電子學習是否已算成功?電子書是否可以取替紙本書?

詳細內容
機器學習初體驗

機器學習初體驗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人類從小便不斷學習,透過探索不同環境學習新知識,讓我們更有智慧,懂得分辨是非。人工智能發展當中一個重要元素便是如何讓機器也懂得學習,令機器也可不斷透過學習而運用所掌握的資訊進行判斷。

詳細內容